佳妮英评网 零基础英语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咖谈|外指委副主任委员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咖谈|外指委副主任委员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教育部教指委下设的专家组织,致力于配合、协助教指委围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开展教学指导工作等。为贯彻落实外指委重点任务,结合2021年工作重点,外指委于《英语学习》杂志开设专栏,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改革的方向。

在本期专栏中,《英语学习》邀请四位外指委副主任委员基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真实问题的考察与解析,针对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等谈了谈他们的看法。

我们将所有观点整理并在此分享,以期通过多元视角引发读者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期待通过外指委专栏传递更多声音、启发更多实践!

* 副主任委员笔谈按姓氏笔画排序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龙 胜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

有人说:“如果一位教师手捧教科书教着课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他一定不是好老师。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那本教科书只不过是随时准备让学生弹离的一块跳板而已。”是的,课程、教材等都只是工具、手段,学生凭借这些“跳板”才能跳得更高、更远,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之道,乃人学习之道,人生长之道。

二十余年来,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大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学科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我们也看到,在实践层面上,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理解和研究水平还不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仍有待加强;注重知识传授,却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未能实现明显提升……

面向未来,小学英语学科要创建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落实学科育人根本任务,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1

融合课堂内外

构建立体丰富实践课程

“课程是桥梁。桥的一头搭建在学校里,另一头伸向学生未来的人生,通向社会。”关于课程的如此隐喻,揭示了课程的出发点与价值观。小学是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其今后英语学习的成效和发展。“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英语学科课程要融合课堂内外,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校园英语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要通过课程去整合零散的英语活动,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统整,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多领域、多层次、可选择、多元化、校本化的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要通过发挥英语学科课程的综合优势,让课程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润”;要关注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等的培养,激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地走向世界,自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

关注主题意义

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

教学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但教学绝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再储存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

这样的教学将教师、学生、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我们可以说是深度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要走向深度学习,教师就要基于文本、立足学生,从英语课程与学科育人、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语篇与语言学习活动三个视角整理、提炼出学科纵横关联的大观念,并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和再创造,形成一种整体式、结构式的教学活动形式。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

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走入课堂时,内心不能只是点状的清晰,而应是基于学科大观念的整体式、结构式清晰,即做到三个“清晰”:

第一,清晰地确立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关联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第二,清晰地创设真实情境,引入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并创新迁移;

第三,清晰地设置持续关注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反思。

这样的“清晰”,才是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

3

强调促进学习

走向动态多元综合评价

评价在整个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具有导向、督促、诊断、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是教育改革推进中的关键一环。

英语学科教学评价也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部,2001),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评价研究,把握教学评价的本质,掌握新兴评价方法和相关分析技术。

只有在实践中能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教学评价向终结性、形成性、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转变。“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重要成分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优秀的教师不能只会教,不会评,而是既要精通教学,又要研究评价;既要是一名教学专家,又要是一名评价专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地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如果仅把教育局限在学习和认知上,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真正的教育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龙胜. 2021. 为智慧的生长而教[J]. 英语学习, (10): 29—30

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赵秋野

哈尔滨师范大学

1

当前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

在说明俄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上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中学俄语课程的开设情况。

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中唯一一位俄语委员,我不仅关心黑龙江省的中学俄语教育情况,也始终关注全国中小学的俄语教学现状。依托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近些年来我们对全国中小学俄语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调查发现,我国小学、初中极少开设俄语课程,主要是在高中开展俄语教学。中学俄语教学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河南、内蒙古、新疆等省和自治区。与此同时,我们也重点调查了我国的俄语人才培养重镇——黑龙江省的中学俄语教学现状,发现了人才培养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下,举办了首届“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会议宗旨是促进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之间的对接、交流,合理谋划中学俄语教育布局。此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中学俄语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一些地区的中学先后开设了俄语课程,据不完全统计,俄语课程主要在县级中学开设。2019年6月,中俄宣布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一些省份的公办或民办中学先后开设俄语课程,近几年参加高考的俄语生也逐年增多,且增幅显著。

基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俄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开展较少,远没有形成规模,高中阶段的俄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绝大多数是俄语零起点学生,英语学习底子薄,为了高考被动选择学习俄语。因此,中学俄语教学存在先天不足。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

笔者近期向全国部分中学俄语教师发放了问卷表,了解到俄语课堂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开设俄语的中学大多位于我国的县、镇地区,教学条件差,俄语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俄语教师队伍小,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处在新老交替时期,也有部分教师为非俄语专业出身,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语言技能、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教学模式单一, 突破不大,俄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很难落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课标和实际教学“两层皮”现象;

俄语课时少,教学、学习任务重(由于所教授的学生是俄语零起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补齐初中阶段俄语教学内容),高考试题难度大;

学生单词记忆困难、单词量小,语法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不够好;

部分教师认为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有问题,教材中知识点分散,教师不方便梳理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咖谈|外指委副主任委员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不易掌握;

大部分参与调研的教师认为高中俄语生源质量差,学习者缺少俄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缺少俄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师生听说能力不强;

优秀的中学俄语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不足,教辅资料、学习参考资料缺乏;

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少,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交流学习机会,教研能力不强,部分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自己摸索教学模式。

以上是笔者从对初高中教师的调研中获悉的在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不难发现,初中俄语教学匮乏,导致高中俄语教学先天不足。教师反馈的问题尚未涉及《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的困难,也许是因为这些困扰俄语教学的基本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

2

提高俄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划与方向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工作计划,基于我国中学俄语教学现状,下一阶段我们将面向基础俄语教育阶段师生,收集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以课题为引领,将针对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及《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希望对中学俄语教育规划和布局、中学俄语教学质量提高、课标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定期征集基础俄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对其进行评估、完善,总结凝练可推广的有效经验,提出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经教育行政部门、教指委审核同意后进行推广应用。

定期举办中学俄语教学研讨会、中学俄语课程标准落实培训会,实现教学研究互帮、学术交流互鉴的目标。

遵循教育部“智能+”理念,拟建设“中学俄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整合国内外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教学研究资源、教学资源,联合各地中小学俄语教师,探索“智能+俄语教师培训+俄语教学研究”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路径、模式,发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引领基础俄语教育改革。

建立高中俄语教育示范基地、初中俄语教育示范基地、乡村俄语教育示范基地,以这些基地的俄语教育发展推动周边地区中学的俄语教学质量提升。

赵秋野. 2021. 中学俄语课程开设情况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 英语学习, (10): 30—32

改变浅层教学现状

推进深度课堂教学

董洪丹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育部,2020)。

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英语课堂中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生练习、讨论、辩论、表演等。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较多,展示、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不够多,生成不够。多数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这些浅层教学现状折射出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 语言教学碎片化

在情景中进行语言知识教学,达成知识结构化、知识功能化和知识素养化的目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有些教师没有“为素养而教”的意识,重讲授、轻运用,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不知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导致语言教学碎片化。

2. 学习活动浅层化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有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个层次以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但是较多的课堂仅有浅层的学习理解活动,语言的实践和内化不够,迁移创新较少,读写教学没有结合,没有体现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观。

3. 主题意义标签化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一堂课的主线和核心,以此体现教学的核心价值。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是基于主题内容进行主题提炼再到主题的情景运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常是教师直接贴标签,没有体现“学生性”,即主题意义不是学生探究出的,而是教师自己提炼总结的。

4. 教学评价单一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基于学习进步的增值性评价都不多,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也较少, 较多的评价仍然只是阶段性考试评价。由于评价方式单一,没有以评促学,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足。

5. 学习资源教材化

很多教师没有做到“基于教材,走出教材”,没有在教材之外向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教材化导致很多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得到更多人生启迪。教师应该建立“世界是学生的教材”的课程资源观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2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找准改革对策,推进深度课堂教学。

1. 注重情景教学,建设基于活动观的高效课堂

为改变教学碎片化、教学浅层化、主题意义标签化的现状,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研读活动及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引领教师进行情景教学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建设高效课堂。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实施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

2. 采用多元评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为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增值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将评价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基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评价结果反拨教学,进而调整教学。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

3. 使用分级群文,开展基于主题探究的大阅读

零基础英语专业的课程

使用英语分级群文,开展课堂内外的大阅读教学,让阅读适合学生,让阅读资源更丰富、主题意义探究更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改变学习资源教材化的现状,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阅读学习中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让学生习得必备知识、获得关键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正在全省全面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未来还要大力推广。

英语课堂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的主阵地。我们必须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采取解决对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董洪丹. 2021. 改变浅层教学现状 推进深度课堂教学[J]. 英语学习, (10): 32—34

创设面向全体、适切个性的

外语学习课堂

蒋炎富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针对教材、课程、评价、育人方式、教研、招生考试录取等相关指导性教育政策文件高密度发布的背景下,课堂阵地的核心改革行动成为整套“组合拳”的精要部分,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小觑。

第一,目前教师所反馈的普遍问题是班额大,班容量几乎都是40人以上。对于更注重实践和互动交流的外语课程来说,超过25人的班级、40—45分钟的课时长度很难保证全部学生个体获得平等的关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第二,通过调研观察,学生在外语能力方面体现出的水平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受客观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学生语言基础、水平及能力差异也有加大的趋势。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英语学业表现在140分以上,也有学生只有40分及以下的表现。

第三,知识和思维分离,教、学、评分裂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尚有不足,其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教师把语言知识和技能、思维、创新能力割裂,还存在“先基础训练,后思维培养”的划界认识,因此,在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课堂中就会出现知识过度输入,思维被忽略的现象。一些教师把讲解等同于理解,把记住概念或术语等同于内化,忽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英语学科学习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的内驱力不足。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师需要具备“逆转”思维,将看似的“劣势”变为“优势”。如班级人数多,意味着观点多、角度多、方法多,只要教师把每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并且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看法,就能化“劣”为“优”。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根本是要转变观念。其实,学生不仅仅在外语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其性格、爱好、特长、学习风格等都独特不一。每位教师都要有“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意识。尊重差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教学的原点,也是课堂育人方式变革的焦点。

例如,在学习风格方面,80%的学生都是动觉或视觉型学习者,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听觉型学习者。但目前课堂内容的80%主要由教师讲授,这种方式与80%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匹配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和丰富授课方式,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材料呈现方式上,要视听交叉融合,以此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如此,就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讲的是同样的语言”,学生就不需要进行信息转换或翻译,减少转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风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要解决第三个问题,教师需要深入认识和理解语言知识和技能、思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教、学、评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实现教、学、评的统一,实现知识和思维的统一。

由于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段,所以优质提问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 教师平均每天要问100—300个问题,约合每分钟1—3个问题。这意味着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许多教师要问130万—200万个问题。然而,这其中大多数问题是简单的回忆性问题或是关于事实或内容的低水平、表层式问题,其他则主要是程序性问题,甚至超过一半的问题与课堂管理有关。

哈蒂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平均占70%—80%,过度教的现象依然占据课堂。在70%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的提问通常会引出学生不超过3个单词或不多于5秒的回应。课堂观察显示,在很多外语课堂上,焦点问题少,琐碎问题多;基于正确答案的问题多,基于“促进思考”的问题少;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付式回应多,无条件投入的倾听和有效追问少,很少会进一步追问或尝试理解隐藏在答案后的思维。

因此,目标清晰、表述简洁、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帮助学生在各自认知水平上理解内容的优质提问有待加强。教师要设计开放、“促进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追求统一“答案”的问题。

在强化优质提问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追问意识。通过追问,学生可以对当前所学不断反思(Reflect)、重新思考(Rethink)和修改(Revise)已有的想法,不断改进复杂表现,在知识和思维上得到提升。

优质提问和深度追问还有助于教师把大班容里学生的开放、个性化优势体现出来,把知识和能力、思维与创新统一起来,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从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入手引领一场行为导向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课内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有力推动。

当然,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优质提问和差异化教学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创设面向全体、适切个性,学生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外语课堂是一道多解题。智慧众筹、找准切口、创新解决的过程本身就是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由内到外、行为导向的革新。革新的导入可以从认识和理解理念开始,但必须以行为和行动来落地,历经实践打磨检验,从而真正促进对理念的认可和认同、融化和内化。

蒋炎富. 2021. 创设面向全体、适切个性的外语学习课堂[J]. 英语学习, (10): 34—3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