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网上英语补课一对一平台哪个好,宣布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官方补课”,短短几天时间内,“北京宣布官方补课将推向全市”成为教育领域最热的话题,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1.7亿、讨论量1.1万。记者采访岛城家长和一线教师发现,各方对“官方补课”有弹有赞。
大部分家长对免费“官方补课”热烈支持,期待青岛也能迅速跟进;也有家长担心“官方补课”会演化成变相鼓励补课,让学生“全员补课”卷土重来;还有很多老师担心“官方补课”由自愿参与变成“硬性摊派”,让老师们在繁重的课内教学任务之外增加新的负担。
北京方案:
政府出资请老师开展在线辅导
根据《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从2022年开始,每学期周一至周五18时至21时,全北京市所有初中生都可以享受在线辅导服务,涵盖了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9门学科。具体辅导方式分为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互动课堂)、问答中心、微课学习四种。在线辅导面向全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招募,根据实施情况适时拓展到部分有资质的校外教育机构学科教师、高校或社会各界知名专家。辅导后学生给老师支付积分,按1积分10元给老师计算辅导劳务费,每学期积分上线5000分,也就是一学期老师最多能挣5万元。辅导经费由市级资金保障,全部政府买单。
《计划》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已面向通州、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房山、门头沟、大兴和经开区的初中学生开放,2021下半年和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学生。同时,考虑到学生视力、课业负担、个性化辅导等,文件还规定单次辅导不超过半小时,一对一辅导学生和老师可双向选择,每周总辅导时长不超过5小时。此外,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计划》还明确,线上辅导时间不含节假日和寒暑假。
青岛反响:
岛城部分家长期盼“官方补课”
北京全市推行“官方补课”的文件发出后,也迅速在青岛的家长圈里引发热议。
“我所在的几个家长群里都讨论了好几轮了。作为家长我第一个表示支持,一线名师给孩子上课原来求都求不来,现在政府买单了还不抓紧抢课。说实话要是有校内老师愿意补课,哪还有家长愿意花钱上校外辅导班,现在关键就是看咱青岛能不能迅速跟进。”李女士是一名初一生的家长,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孩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在校外上培训班,前段时间青岛学而思培优宣布明年不再开课,她和丈夫一直非常焦虑。
“我自己辅导不了孩子,那些大的校外培训机构也马上都退出市场了,小的机构我们又不大信任,找谁来辅导孩子真是头疼。”她向记者透露,虽然“双减”政策轰轰烈烈,但作为一名初中生家长,她和孩子却始终有校外辅导的需求,北京推行的“官方补课”,正是她这样的家庭所需要的,她特别盼望“官方补课”能在全国推广落地,满足有校外辅导需求的学生。
“中考改革是从北京开始的,学区房改革是从北京开始的,这次的‘官方补课’希望也是北京先行、各地跟进,盼着青岛早点跟进,更盼着能扩大到我们小学段。”另一名小学家长王先生表达了与李女士相似的观点,他的孩子原来一直在校外学英语,但他却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教的内容跟校内老师有差异。“要说专业度网上英语补课一对一平台哪个好,肯定还是校内老师好,如果有‘官方补课’效果肯定要比校外培训机构好,最好能是自己学校老师给补课,那效果就更好了。”
部分老师担心增加工作强度
跟网上对北京“官方补课”褒贬不一的态度一致,在采访中,部分青岛家长也表达了质疑。“‘双减’不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吗?‘官方补课’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补课背书,会不会变成变相鼓励补课?最后容易变成全班孩子都线上补课,那跟直接校内加课有什么不同?”在记者所在的一个家长群里,好几位家长对“官方补课”表示了质疑,还有的家长担忧线上补课的形式将进一步加重学生用眼强度,增加学生近视率。
“官方补课”政府买单、学生受益、老师赚取劳务费的形式,为一线老师们提供了更多把专业能力变现的机会,但记者在实际采访青岛一线老师时发现,多数老师对此政策持观望甚至反对的态度。
“从这个学期开始,校内课后托管已经让我们每天12小时工作制了,要是真再加上线上辅导,那是要把初中老师累死的节奏。”一名初中班主任告诉记者,从这一学期开始,他们学校不仅实行了晚托管,还增加了早托管,主学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很多都是早上6点半就要到教室,晚上6点后才能下班网上英语补课一对一平台哪个好,有的初三老师下班时间更晚,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已经让老师们不堪重负,再增加“官方补课”后老师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无法承受。
“我们中午吃饭时刚讨论了北京这个政策,说是招募老师自愿,但文件里还有一条‘校长推进情况作为履职参考条件’,这不就是逼着学校让老师参与吗?”另一名小学老师说,不仅初中老师关注这一话题网上英语补课一对一平台哪个好:北京推行“官方补课”,青岛能学吗?,她身边的同事都对这一话题很敏感。“过度消耗老师们的热情,最终结果只能是影响校内教学效果。”她希望,“双减”后各项政策的推进,都能真正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同时减负,而不是造成老师们新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