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
林徽因诞辰120周年。
无论你之前看过哪个版本的《林徽因》,
重读林徽因的真面目,是恰当的。
因为,
“真实的林徽因更值得我们去了解。”
关于林徽因的30件事
01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02
她去世后短期英语,被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儿童英语培训,墓碑上只有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不是任何人的“白月光”,不是什么“乱世佳人”,而只是建筑师林徽因。
03
如今,凡是来到天安门广场的游客,都会看到她参与设计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设计的主要人员之一,林徽因不顾身体疾病,辛勤工作。
04
林徽因母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5月18日晚100年授予她建筑学学士学位,并指出“林徽因应该因其对建筑界的贡献而被人们所知,而不仅仅作为一位文化人物,她对全球建筑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林徽因因此登上热搜榜。
05
1924年,在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前,她就被告知,建筑系只接受男学生,因为“建筑系的学生经常要通宵工作,而女学生独自一人不方便”。
“这真是气死人了。”经过一番努力,还是无果,林徽因还是考进了美术系。
06
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旁听了建筑学课程。她的建筑制图作业被老师称赞为“无可挑剔”,同学们当时记录道:“她的作业总是能拿到最高分,偶尔还能拿到第二名”。总之,在入学第二年,她就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兼职助教,随后在1926年成为该系的讲师,可以独立授课。
有人感叹,林徽因等了百年,就是为了这一张迟来的学位证。或许,她并不在意,她的才华和热情,不是一些“门槛”可以阻挡的。
07
其实,在当时美国留学生的印象里,中国留学生都是刻板、拘谨的,唯独这个“菲丽丝”(林徽因的英文名)“她异常美丽,活泼聪明,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善于交际。”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以如此自信、出众、阳光的风采亮相实属罕见。
08
来吧,花点时间去感受林徽因那璀璨的生命力!
09
令人难过的是,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父亲在军阀混战中被流弹击中而身亡。开明的父亲林长民曾带着女儿游历欧洲多座城市,希望她“暂时脱离繁琐的家庭生活”,“培养将来改善社会的洞察力和能力”。
正是在这个时期,林徽因爱上了建筑这一“将艺术创作与人们的日常需要结合起来的工作”。
林徽因与父亲
10
梁思成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也受到林徽因的影响,当然他素来喜欢绘画,擅长素描,所以很容易与“未婚妻”志趣相投,走上同样的道路。
这里先说一下背景情况:当时,中国还没有系统研究建筑的专业学科。在我国古代,建造房屋等土木工程活动一直被视为“工匠之技”,建造秘诀都是师傅口口相传,很少有文字记载。直到19世纪,西方学者描述的世界建筑体系主要是希腊、罗马建筑,以及由此衍生的体系,中国建筑只是其中的一个旁支。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天坛祈年殿屋顶上
11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为什么选择这一天呢?3月21日是宋人为李节所立碑上唯一的日期。他们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工匠”,并因敬佩李节的功绩,给小儿子取名“梁从诫”。宋徽宗工部尚书李节所著《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都城宫殿建筑的建造手册,让梁思成着迷了半生。
12
说起林徽因,至少有两所学校的师生对林徽因这个名字特别亲切。1928年,也就是她回国那年一线英语 夜船|关于林徽因的三十件事,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1946年三亚英语,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身患重病却依然满腔热情的林徽因承担了大量的筹划和组织工作。
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建筑系学生合影
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左四)2000年与上图同一组学生合影(位置相同)
十三
在东北大学的第一堂课上,林徽因放下课本,带着学生来到沈阳故宫,以眼前的古建筑为教具,带领学生探索建筑与美的关系。多年后,她犀利的谈吐、爽朗的幽默一线英语剑桥商务英语,仍让学生们记忆犹新。
“她不涂脂抹粉,却很醒目技巧外教,很有魅力!”清华大学建筑系首批白发学子也对林老师念念不忘,他们说初中英语网课,一旦感受到林老师的才智和见识网上学英语,就会发现电视上塑造的人物和林老师很不一样。
14
所以,当母亲被描绘成“一个只会扭扭捏捏、眼神交流、爱哭的小姑娘”时,梁在兵和梁从洁都感到愤慨。在梁在兵眼中,母亲是一个说话很难让别人插话的“个性人”。在初次见面的人的印象中,“她不是那种只会微笑的娇柔淑女,而是一个有教养、思维敏捷、言辞犀利的批评家。”
林徽因和孩子们在北总布胡同3号院内
15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六年间,林徽因一家住在北京北总布胡同三号院里。在著名的“夫人客厅”里,林徽因总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与大文人谈笑风生。可以这么说,“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人,都在他们的朋友圈里”,胡适、冯友兰、张奚若、钱瑞生、金岳霖、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邓以哲、陶孟和、徐志摩、沈从文等等。
也正是在此时,梁、林二人结识了他们的挚友——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美国学者夫妇费正清和费正清。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称林徽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费正清还亲自写了一本关于梁、林二人的著作。
16
1931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加入了中国建筑学会,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民间学术团体。如今,几乎所有研究建筑的人都知道中国建筑学会。此后的几年里,这对夫妇和他们的同事们走遍了中国15个省的约200个县市,考察古建筑。
17
今天,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他们,他们又能依靠谁呢?当时的古建筑往往隐藏在荒野之中,他们要风餐露宿、骑骡子、捉虱子,不仅如此,还要面临粮食短缺、迷路、被土匪抢劫等危险。
爬塔时大同外教,一不小心就会被压成粉身碎骨,社员莫宗江回忆说,不管多难爬,只要他和梁先生敢爬,林先生就敢上去。
林徽因与梁思成视察
18
高光时刻是1937年6月底,梁林等人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考察,确认寺内大殿为唐代遗物网课英文,推翻了当时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的观点。
梁从诫回忆道:“很多年后,母亲常常向我们讲述他们当时激动的心情,他们如何爬上大厅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掀起的千年尘土和遍布每个洞的成堆的臭虫中摸索着、测量着,母亲那双远视的眼睛,突然发现横梁下有一行淡淡的字迹。这些字迹,成为了这栋建筑年代的确凿证据。”
1937年,他到五台山佛光寺参拜
19
这本质上是一次古建筑的抢救性调查。
一方面,我们的家园和我们所爱的一切都被日本的轰炸摧毁教材英文英文培训,变成一片废墟。另一方面,我们正在重建,重建当时可能已经破碎的文化自信。
他们不远万里地赶赴现场,加速勘察,发现并确立文物古建筑的价值,填补研究空白,书写中国建筑史,让中国建筑名扬天下。“文人报国,无非手中一枝笔。”如果文物古建筑遭遇不幸,至少还有他们一寸一寸测量的史料。
20
1937年7月12日,当沉浸在佛光寺兴奋中的一行人走出大山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七七事变”的消息。心急如焚的林徽因给8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告诫她:“现在我们中国人要非常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事都要非常坚决。”
21
北平沦陷后,梁林一家不甘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哪好学英语,便加入“苦难的潮流”,踏上了南逃的旅程,一路上多次冒着生命危险。
在长沙,他们遭遇日军空袭。林徽因在写给费未美的信中写道:“我还没来得及下楼,最近的一枚炸弹就爆炸了。它把我炸到空中一线英语,我怀里还抱着弟弟,然后又把我炸到地上……”“另一架轰炸机开始俯冲,我们停了下来,心想这回是逃不掉了。我们宁愿靠近一点,免得留下几个人去吃惨剧……”
22
随后,在黄县小镇,她又出现高烧和肺炎症状资源学英语,整整两个星期生命垂危。
在昆明,日军的扫射“犹如连绵不断的暴雨。”梁、林二人唯一一次为自己设计房屋杭州学英语,是一间坐落在田野间的小土坯房。
四川小城李庄排名英文,传来噩耗,林徽因弟弟林恒在一次空战中牺牲,国家破碎,生活极度贫困。
23
有一段对话平静得让人害怕,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她,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性格。
年幼的丛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真的入侵四川,你准备怎么办?”
林徽因回答说:“中国读书人总有出路,长江不是就在我们家门前吗?”
24
在李庄,她虽然卧床不起,但幸运地活了下来潮州英语,但她的选择是没有躺下。
她写了《现代房屋设计参考》,并且仍然关注战后穷人的居住地。
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建筑学术著作《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后来常说,他文章里的“眼睛”多半是被林徽因“点亮”的。
二十五
1946年,梁思成在为西方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建筑图解史》中,对夫人表达了感谢:“她近年虽然身患重病,但始终保持着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毅力。在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营造学会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保持,多半是她的功劳。没有她的合作和启发,本书的写作和我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工作都不可能成功。”
《中国建筑图史》插图
二十六
林徽因不仅是梁思成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更应称为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有学者以林徽因1932年完成的《论中国建筑的几个特点》和1934年完成的《清式营造规制概论》为例排行榜英文,指出“林徽因是第一个对中国传统建筑作出理论定义的学者”。
有意思的是,除了诗情画意,林徽因还提出了“建筑的意义”,在她眼中,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的结合,更是历史与人文情怀的凝聚。
林徽因与梁思成
二十七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呼吁她挽救北京景泰蓝等濒临失传的手工艺。她到作坊了解制作流程,设计了一批古朴明快的民族图案英文补习班,并指导工人制作。“永远的敦煌姑娘”常莎娜曾跟随林徽因设计景泰蓝,从此走上了工艺美术之路。
二十八
当年,面对北京古城墙、古建筑被拆除的局面,林徽因与梁思成借鉴国外历史名城被破坏的教训,一起争论哪里外教,勇敢发出了建筑专业人士的意见。
二十九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她走了温州外教,但她却仿佛一直都在。现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种潮流,就是“面对面看她”,去她走过的地方,跨越时空看她。
三十
“你是人间四月”就是她写的。
她就是泰戈尔第一次访华时担任其翻译的。
她曾与梁思成一起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
是她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林徽因在病床上与梁思成讨论国徽设计
抗日战争时期中山英语,是她激励我们“做最勇敢、最坚定的中国人”。
是她深入荒凉之地,抢救古老的建筑,测量破败寺庙里的每一寸土地。
正是她,不顾身体上的病痛,怀着对建筑的热爱,和爱人在偏僻的小镇,为中国建筑史增添光彩。
她也是这起丑闻中被很多人误解的人。
记忆或许会模糊,但我们对她的描绘却不能模糊。
要了解她,我们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一线英语雅思英语,她用自己的学识和卓越的精神为中国建筑业垒起的一砖一瓦,坚实而清晰,值得我们长久仰望。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