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乌镇。背影)
确切地说,我是从初三开始学习英文的。
我初二那年的暑假,应该是暑假还没有到吧,我和同学大柱子离家出走。
我给我的家里留下了一个字条,大意就是你们整天嫌我不争气,我就让你们眼不见心不烦好了。我在那个字条的背后写了一句:为寻找新生活而奋斗。并且,在这句话后面加了无数个感叹号。
我的那帮小伙伴事先是知道我们要离家出走的,但没有一个汇报给老师,反而给我送了好几个笔记本,上面写着类似于好男儿志在四方或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告别语。
这个经历可以写部小说,先撇开不谈。
我们在外面流浪了9个白天和8个黑夜后,被南京的浦口派出所给送回来了。
我回来后,我说我要好好读书了。我是觉得外面不好混,还是读书要舒服点。
但我上初三的时候,对初一初二学的东西一无所知。
特别是英语,基本上就是停留在how are you的水平。
我硬着头皮把初一的英文课本拿起来,我一边要跟着老师学初三的英文,一边要自学初一和初二的英文。
我很感谢这个自学的经历,因为从那以后,我基本上什么都是靠自学,包括数理化。我的自学能力一直非常强,大约就是初三那一年给逼出来的。
现在的网络资源这么发达,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学生还是要长年累月地跑补习班。我不是否定补习班的作用,我的意思是,你有必要整天泡在补习班吗。
听到有学生补个托福花了80多万,我也认识一个学生补托福花了快30万了,还没有到80分。别相信在补习班泡的时间越长你的最后分数就越高,到最后整个人就皮掉了,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了。
我初三那一年,可着劲学,冬天就把棉衣裹在腿上,夏天就把脚放到盛满凉水的桶子里,一年下来,居然上了我们当地赫赫有名的一中。
我的家人很是吃惊,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我能考到这所很多乡村孩子梦寐以求的当地名校。
因为初三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我上了高一,基本上还是自学所有的课程,并且越来越觉得,最适合我的学习方式就是自学,包括数理化。
我当时觉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很好,知识点讲解很清楚,后面又有习题练习遗憾:我很幸运,我的英文学习路上从未遇见过大师,干嘛非得让老师讲你才明白啊。
当然,也因为我高一的时候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有时候想听老师讲课,但我一看到一片黑压压的后脑勺我就发晕,所以,我觉得还是自己看书比较好。
但自己看书,特别是看英文书,总有不明白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
我也不去问,我不管它,我就是朝前看。这有点囫囵吞枣,但对语言学习来讲,囫囵吞枣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必经阶段。
我现在知道了,我现在英文还不错,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
因为看不懂,这些知识点你搞不清,就只能存在脑子里,在脑子里翻转,发酵。
我现在也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学习里很有价值的一块:存疑。
脑子里有存疑,难免就要琢磨,也难免有时候会因此受一番折磨。
但更多的是,那些存疑的东西,在后面的英文阅读中自动地找到了答案。
那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啊,常常会都忍不住给自己一巴掌(你知道,人一旦太兴奋,多少是有点变态的)。
因为那些存疑曾深深折磨过你很长一段时间,当你找到原委后,你对这些存疑背后的知识点就一辈子都忘记不了了。
当然,也有些存疑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但存疑在脑子里折磨过你,你就记得了,英文就是这么说的。
就像老外学中文,看到不三不四这个词,脑子里也会存疑,为什么不是不五不六呢。这个疑问没有办法解决,但你看多了,自然知道这个不三不四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写作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这个不三不四。
中文和英文一样,也有很多你琢磨不出原因的东西,比如,为什么要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呢,为什么不是十六个吊桶打水呢,上下各自八个不是很平衡美吗,又为什么不是八上七下呢。
这些东西,背后的原因你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知道怎么用,就很好了。
但现在网络发达,家长也舍得花钱,小孩子有疑问,名师一指点,立马就搞清楚了。
这是孩子的幸运,也是孩子的不幸。
幸运的是你的问题有了答案,不幸的也是,你的问题立马有了答案。
为什么说不幸,就是因为你没有存疑,你没有被这些存疑所深深折磨,所以,人家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你似乎明白了,但这些东西在你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风吹沙,很快就从你的记忆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些存疑,没有经过自己用心琢磨。
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重要的两个东西,就是存疑和琢磨。
一个学生没有学会存疑,没有学会琢磨,学什么东西都会比较肤浅。
你看在同一个SAT训练班,为什么最后出分差别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数低的学生基本上就是跟着老师过一遍,没有深入地潜下去再浮上来。
怎么样潜下去?首先就是要存疑,再双眉紧蹙去琢磨,你在海底憋的时间越久,你浮上来的时候收获就会越大。
所以,我在温哥华上英文阅读课时候,我有时候一个小时就讲一页纸。
这一页纸,我反反复复地讲我在学生时候,我的存疑会在哪里,哪些句子哪些表达值得我们去存疑。
很多同学看一页纸很快,觉得很简单,可是我一发问,都懵逼了。
原来你的英文没有那么好嘛。
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我的学生到底要怎么样去学英文。
现在的小孩子读英文,方法有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个大概,不求甚解。
他因为看得不仔细,所以就没有办法存疑,因为没有存疑,又哪来的琢磨。你不琢磨,你怎么能说你看透了一篇文章呢。
所以,英文书看了一堆,英文水平没有提高多少。
包括在美高的学生,你看他们的英文学习环境够好的了吧,就是学校里指定要读的英文书也够多了吧,但你看绝大部分美高学生,还是要回国来补习托福SAT,回国来搞申请。
所以我说,名师陪伴,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不懂的的地方,立马就有解答,学生连存疑的机会就没有了。
我那个时候学英文,没有那么多名师,看不懂的只能靠自己琢磨,琢磨不透的只能放在那。你琢磨不透的放在脑子里,这也是提升自己英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的英文基本靠自学的,我的英文学习路上也没有遇见什么名师指点。所以,我的英文学习之路,基本上就是一条路:不断地存疑和琢磨并豁然开朗,然后再下一个存疑和琢磨并豁然开朗。
我很庆幸,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补习班。
即使有,我觉得我们家也没有钱让我去上补习班。
我因此没有认识什么名师,但回头想想我真的很庆幸没有名师来教我学英文。
名师一字一句教你的东西,远远不如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印象深刻,并感慨万千。
只有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会一直雕刻在你的记忆里。
我不否认大师在你关键时刻的方向性的指点非常有用,但别指望大师一字一句教你,如果这样,你的英文最少是永远超越不过大师的。
我曾经很羡慕有些人的个人简历上写着师从某某某大师的经历,但我现在觉得我很庆幸我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师从过一位大师。
但我依然感谢我曾经的英文老师们。
比如,我高一时候的英文老师丁老师。
他的母亲,是靠要饭把他抚养长大的。他家境贫寒,但永远穿得整整齐齐。他长得很帅,其实我觉得教过我的英文老师都挺帅的。
我因为那一年中考英文分数全县第一,所以丁老师对我偏爱有加。他让我自学了许国璋英语和罗大纲英语,鼓励我参加全省英文竞赛。
我每一次想到他,就想到在一中的操场上的那个下午英语补习班多少钱,我手上拿个磁钢穿过操场去食堂打饭,他在操场中央看到我了,对我笑眯眯地叫一声:是小冰呀。
他讲这话的时候,侧着头,他眼睛的对我的无限期望和疼爱,让我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此时此刻,鼻子一酸。
但很不幸的是,在我高一的那个暑假,丁老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所以,我这篇文章首先就是写给我敬爱的丁老师的。我想说的是,我其实一直没有忘记你。
比如,我高二时候的英语老师冯老师。
他是上海下放知青,但十分好学,我记得他是可以很流畅地用德语和法语以及日语阅读的。他比较出格的一件事情就是顶着高考的压力,在我们班上给我们讲Erich Segal的《Love Story》。
这是我们枯燥的高中生活的一丝亮色。所以,每次当我们同学聚会讲到冯老师,总是离不开Love Story这个小说。
我的同学,至今还保留着一本《love story》,上次在微信群他还给我们把当时的密密麻麻的笔记给拍了出来。
我还记得,冯老师有一次讲到小说里的飞吻,情不自禁地给我们示范了下什么叫飞吻。
因为这个飞吻,我们几十个少男少女,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似乎全都春心摇荡起来。
我在上海见过冯老师,并且,他带着他的结发妻子。他曾经给我写过信说过师娘,说他是初上情场就轻取维纳斯。
这个维纳斯,就是师娘。我上一次也见到了师娘,师娘依然很美,和老师坐在一起,对方讲话的时候英语补习班多少钱,依然深情地注视对方。
比如,我大一英文精读课的陈老师,他的发音我一直觉得很好听。
他在我们的新生见面会上就说了一句话:听说你们国际贸易系的英文都很厉害,那我们课堂见。
我们私下议论说这下完了,这个老头估计不好对付。
果不其然,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叫我们每个人写篇英语作文,讲自己要怎么度过这4年。我一口气写了7页纸,从此就进入了陈老师的视野。
他不太与人打交道,见到你也不会有太多的热情。所以,虽然他对我的喜爱已经到了让同学们愤恨的地步,但我从心里一直很惧怕他。
他上课,会非常频繁地点名提问,所以上陈老师的课,大家都大气不敢出。他不苟言笑,但偶尔会笑一下。陈老师一笑,我们就觉得很放松,所以,有的时候,陈老师讲的东西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的好笑,我们都会很夸张地哄堂大笑。
皇帝不打笑脸人嘛,是吧。
我现在做老师,从陈老师那学来的一招就是:上课多点随机提问,最少是可以保证学生跟着你的内容转的。
但同样很不幸,他因为长期饱受忧郁症的折磨英语补习班多少钱,最后在上海自尽。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仔细一想,陈老师其实是很顽强的,因为我确信,他在我给我们上课的那个时候开始,应该已经得上了忧郁症。
我希望来生还有机会,我希望来生还做一次陈老师的学生,听他沙哑而纯正的发音。那样的发音,带着对这个世界充满伤感的爱,并且深藏不露。
我很感激这些老师,虽然他们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字。
但在我当时的心里,他们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和许多至今让我百感交集的感受。
因为我一直自学的原因,我觉得他们没有具体教会我多少英文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他们曾教给我的东西我或许已经遗忘,或许已经成为我英文体系的一部分,但无论怎样,我一直没有忘记的,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英文老师,他们在一个少年求知如渴的年纪,带给我的精神上的激励。
因为这样的激励,我才会想到要走得更远,看的更多。
所以,这是一篇讲英文学习的文章,也是一篇关于纪念的文章。
纪念在我的英文学习路上,这些不是大师的大师们。
如果说我在英文上还鼓捣出了点名堂,首先是因为你们给我的鼓励和爱。
因此,此时此时,无论你们在人间或是天堂,我都想对你们说:我对你们的想念,很多时候是透心彻骨,而我对你们的感激,亦从未被世俗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