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才与育才并举,积极服务教师发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同时,学校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积极作为,展现了上外人的使命与担当。他们的身影,也多次出现在了不同的主流媒体之中。
外籍教师马晓宇接受《环球时报》采访
自2022年3月下旬上海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以来,许多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也成为“守沪者联盟”的一员。2022年4月,《环球时报》采访了三位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向外界传递出了他们在静态管理生活中的积极态度和温暖人心的善意声音。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的外教马晓宇就是受访者之一。
来自埃及开罗的马晓宇(Mahmoud Soliman)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留在东方语学院阿语系担任外教,在上海生活了5年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马晓宇说,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充满包容性。虽然他的根在埃及,但在上海结交了很多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他对上海有“真感情”。
王有勇教授翻译中华典籍,受到新华网报道
2022年4月22日,新华网以《以书为媒交流互鉴——记中国与中东文化桥梁的建设者》为题,报道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有勇教授的“翻译故事”。王有勇教授将《荀子》《列子》等中华典籍译成阿拉伯语,把中国古代思想盛宴介绍给阿拉伯世界。他还带领团队翻译中国领导人的著作,对外宣介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
从事了数十年翻译工作的王有勇说,译者要有国际视野,心怀国家定位和战略,还要“走出象牙塔,肩负更多社会责任感”。2020年,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有勇应邀无偿翻译电子童书《新型冠状病毒走啦》,向阿拉伯儿童普及防疫知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王有勇教授以书为媒,用阿拉伯语不断建设着中国与中东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黄绮老师聚焦两会议题,登上央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如何杜绝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更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成为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关注的议题。2022年3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此进行了聚焦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师黄绮就此议题接受了节目的采访。
黄绮老师表示,无论在拐卖和收买拐卖过程当中,它可能都会有同时绑架、同时伤害、带来强奸等其他犯罪行为上海外教:央媒聚焦!上海5位大学教师:相继登上新华网、人民网,来自同所双一流!,如果说你侦查够完整,把这些罪行都侦查出来,然后都让法院来认定最后一起来判来数罪并罚的话,那么哪怕是收买(拐卖)的罪行现在的刑法规定的刑期低,实际处罚当中也可以提升它的处罚度。
研究员姜锋登上人民网《读懂中国》栏目
2022年1月,人民网高端对话栏目《读懂中国》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与德国前国防部长、社民党前主席沙尔平(Rudolf Scharping)进行深入交流。两位嘉宾围绕“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这一主题,坦诚交换意见,讨论话题涉及政党制度、人权发展、疫情防控、经济建设、中国模式和经验等。对话双方思维缜密,富有思辨精神,个中观点对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理性看待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大局,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读懂中国》是人民网国际传播团队策划的一档对话节目。通过外国政要、学者、专家与中方权威嘉宾对谈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艺术等方面全方位解读中国发展道路,消除偏见与误解。
李凌姝老师担任冬奥会裁判,登上央视
2021年11月11日上海外教,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起上冰雪》节目播出,讲述了上外体育教学部副教授李凌姝首登冬奥裁判席的故事。作为国际技术官员,她受国际壶联邀请担任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副计时长,成为中国首位冬奥冰壶副计时长,这意味着中国冰壶裁判员首次登上冬奥会的赛场。
在接受采访时,李凌姝说,冰壶是一个非常绅士的运动,不仅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也非常考验脑力。在被邀请成为冬奥会的裁判时,李凌姝就为自己定下了“零失误”的目标,决心让世界看到中国冰壶裁判的水平。从被质疑到执裁冬奥,李凌姝用实力让中国裁判赢得世界的尊重。
频频亮相中央媒体上海外教,对上外而言,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份激励。多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上海外教,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未来,全体上外人也将继续胸怀“国之大者”,为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贡献力量。
关注“上外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官微、环球网、新华网、人民网德语视界、央视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