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成人英语 汉语外教:中英翻译的思维自由切换

汉语外教:中英翻译的思维自由切换

中国人做中英翻译,需要一种“中英思维”的切换能力。著名英语教育家、词典编纂家陆谷孙说:在学英语时要时时把它与汉语进行比较,形成两个“语言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失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中英两种语境下的思维自由切换,需要靠大量的“对比”练习,今天推荐关于这个话题的一本书《汉英对比与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张培成)。

下面的文段摘自《汉英对比与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张培成,欢迎大家借阅或购买此书。

[师]咱们首先谈一谈英语词汇对比。

任何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都极为重要。有两句关于词汇重要性的名言,你们学英语词汇学的时候想必看到过。一句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 McCarthy说的:“No matter how 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 no matter how successfully he masters the sounds of a L2, without words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 communication in that language can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

第二句是另一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Wilkins说的,这句话很多学英语的人都知道:“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词汇量小的确是很严重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候记单词几乎都成了学英语的代名词了。有的同学单词量大一些,就会被认为英语学得好。

[师]单词量大还是小,不能光看能认得多少,关键要看能用多少。能用就是在说英语、写英语和汉译英时能想起来,并知道该不该用,怎样用。可是,现在很多同学以读单词、认单词为学习词汇的手段和目标,用的时候只是被动地在脑子里搜寻,想起什么来就说什么、写什么,而没有大量地、频繁地利用辞书等工具去主动学习如何使用词汇,只是被动反击汉语外教,没有主动出击。

[生]我明白你的意思,要主动出击,就要学汉译英、做汉译英,不能只满足于看看英语、读读英语。

[师]做汉译英就要进行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了解差别;只有了解差别,才能正确使用。比如在外教的口语课上,有同学介绍个人家庭情况说:“My parents are peasants. They do not have culture.”这话你一听准能懂,但老外听了大为吃惊,问她:“Do you mean they are rude? Do you look down upon them?”

[生]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问题出在peasant这个词上,peasant有贬义。

[师]对,有很强的贬义。peasant有两个意思,一个指“农民”,没什么贬义。可第二个意思很不好。你看《朗文当代》的解释:“infml derog a person without education or good manners【非正式,贬】乡下人;缺乏教养的人”。《牛津高阶》翻译成“老粗;土包子”。是这第二个意思把第一个意思给影响坏了,即使你用的是第一个意思,听的人也感觉不好。另外,那个同学接着又说do not have culture,这就更糟糕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就是想说爸爸、妈妈没文化吧?我不明白,这有什么问题吗?

[师]来看一下《新英汉词典》:culture的第二个意义是“文化修养,教养;陶冶”。你知道a man of little culture是什么意思吗?是“没教养的人”,这可就严重了,再和前面说的peasant联系在一起,外教当然会以为学生将父母看作没教养的人,从而鄙视他们。

[生]那汉语“没文化”英语该怎么说呢?

[师]中国人说“没文化”通常指“不识字,不会读书写字”,或者“没受过多少教育”。所以,“他们没文化”可以说成They are illiterate.或者They cannot read and write.还可以说They are not well educated.或者They have not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再来看几个含有“文化”一词的句子,比如:

他正在学文化。

He’s learning how to read and write.

我文化水平不高。

I have not been well educated.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Literacy does make difference.

他这人文化修养很高。

He’s a man of considerable education and upbringing.

学了几个月的文化,看信他也能对付了。

After a few months of schooling, it is possible for him to manage reading a letter.

[生]一个“文化”就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我全都不知道,真是太“没文化”了!

[师]我们很多同学在汉英对比方面“文化水平”确实不高。我再说件事。有个老外来系里做讲座,开场白里做自我介绍,其中说到,I got married four years ago, and this year I plan to start a family. 听讲座的同学们一头雾水:四年前就结婚了,怎么今年还要成家?不会是娶二奶吧?

[生]start a family不就是“成家”吗?

[师]记住,不是“成家”,是“要孩子”!来看《朗文当代》这个例句:We won’t start a family (=begin to have children) until we’ve been married a few years. 译成汉语是:“我们要等结婚几年后再要孩子。”这里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句子:They have a large family. 请你翻译一下。

[生]是“他有个大家庭”吗?是指四世同堂吧。

[师]你来看一下《牛津高阶》的译文。

[生]“他们的子女成群。”这是怎么回事?

[师]英美等国家的家庭组成和我们不一样,少有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事。你看family的第一个释义:a group consisting of one or two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只有父母和孩子。这样的家庭英语里叫做nuclear family,即所谓“核心家庭”。父母的数量是固定的,一个或两个汉语外教,那么“大”就只能大在孩子身上,也就是多了。

[生]那中国的“大家庭”英语怎么说?

[师]是extended family。再来看几个family做“子女”讲的句子:

He is the eldest of the family.

他是孩子里的老大。

Have you any family?

你有孩子吗?

Couples with young families would not live here.子女还小的夫妇是不会住在这儿的。

She ha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for a large family.她要单独抚养一大群子女。

She has a large family on her hands.

她有许多子女要照顾。

[生]经过这样翻译和比较,差别就很清楚了。可是差别这样大的词多吗?比如说一个简单的apple,和“苹果”有什么差别吗?

[师]单从词义来讲,apple和“苹果”基本上是对应的,没有很大的差别,不过,小差别还是有的。比如She’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这句话,你若是以“苹果”去理解,那完全不通。什么是“她父亲眼中的苹果”啊?原来这是指“她父亲的掌上明珠”。汉语“苹果”既不能和“眼睛”搭配,也没有这个用法。这不是差别吗?

[生]我不明白,the apple of sb’s eye怎么能和“掌上明珠”拉上关系呢?

[师]这里apple的意思是“瞳孔”。可能是古代英国人看瞳孔是圆的,苹果也是圆的,就将瞳孔叫做苹果。瞳孔那可是重要得很、珍贵得很哪!因此就有了a person or thing that is loved more than any other的意思。

[生]我记得“瞳孔”在英语里是pupil。

[师]是。“瞳孔”和pupil这两个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瞳”字是目字旁加一个“童”字,这是因为我们看别人的眼睛时,会从对方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影像,很小汉语外教:中英翻译的思维自由切换,像个小孩儿,因此便有了从“目”从“童”的“瞳”字。有意思的是,英语词pupil指“瞳孔”也是同样的道理。来看一下《美国传统词典》的词源解释:from Latin pupilla \[little doll, pupil of the eye (from the tiny image reflected in it)\]。pupil本意指“小学生”,西方人也看见对方眼睛里的小人儿,便借用“小学生”来称呼他了。

[生]中国人称“小孩儿”,西方人称“小学生”,很相近。

[师]从认知上来看,这是不同民族在认识世界时思维上的巧合。再回到“苹果”和apple 上去。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苹果”除了指我们常吃的那种水果外,没有任何别的意义,也没有与其相关的成语,但apple则有好几个。再考一考你:Adam’s apple是什么意思?

[生]这我知道。《圣经》里讲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吃了不该吃的苹果,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这Adam’s apple肯定是指亚当吃的那个苹果了。

[师]完全错了!Adam’s apple是男人长的喉结,不是亚当的什么专用食品。

[生]怎么能是“喉结”呢?

[师]这和你刚才说的典故有关系,古人臆测“喉结”是亚当吃的forbidden fruit卡在嗓子里留下的,有些开玩笑的意味。还有一个含有apple的短语,很有用: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生]“像苹果派一样美国的”,什么意思?

[师]就是指“典型美国式的,地道美国式的”。比如说:He’s a Chinese but his living style and way of thinking are 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He’s a real banana.

[生]a real banana什么意思?

[师]这又是一对有差别的词:banana和“香蕉”。英语中,banana可以指那些皮肤为黄色但骨子里已经完全像白人一样的人。banana不就是这样吗?皮儿是黄的,剥开皮儿里面却是白的。

[生]很形象。汉语“香蕉”这个词还没有这种用法。

[师]英汉语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apple和banana意义如此单纯的事物性名词都这样,更不用说那些意义复杂、用法繁多的词了。总之,差异是普遍现象,学习英语必须大量进行对比汉语外教,词汇对比更是重中之重。

译匠:以工匠精神精进翻译。

为广大客户提供各大行业语言翻译服务;

为广大学员提供优质语言翻译学习方案。

不如定个目标,上半年攀登CATTI一级口笔译

不如立个flag,攻克上半年CATTI考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