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汉宗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11日主持援港抗疫协调会,提醒港府要强化部门统筹协调,抗疫须全面、科学、精准研判。港官12日出席抗疫记者会时用英文答道,无法评论夏宝龙所使用的形容词,港官用英文回应夏宝龙所使用的所谓“形容词”,骨子里仍然蕴含英文高于中文的意涵。
中文的形容词是词类的一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或补语。夏宝龙的“全面、科学、精准”是状语英语形容词有哪些,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位于谓语中心语“研判”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研判”进行修饰、限制。在香港,港官所说的形容词,往往是指华而不实的语言,是华丽的垃圾,而夏宝龙的语言,朴实无华而准确生动,不是文学凡尔赛。
1月27日,港官向传媒称特区政府防疫策略是要“尽快、尽力切断病毒的传播链,从而达致动态清零”,可是后来回应记者关于“动态清零”定义的提问时,她又表示“动态清零”其实是一个内地的策略要求英语形容词有哪些:“形容词”与“始作俑者”的谬误,香港官员应该学习好中文,甚至还称自己非此一概念的“始作俑者”,所以无法为当中“动态”二字给出任何权威性解释,又同时补充指“无谓太计较用何形容词”。港官用“始作俑者”来形容提出“动态清零”防疫策略的人,该词出于《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英语形容词有哪些,普遍理解该句意思是孔子批评最初创造陪葬人俑的人应该断子绝孙。港官竟用上“始作俑者”形容内地的“动态清零”疫情防控策略,被耻笑抛错书包。
香港政务官说英语很棒,到国外开会、演讲绝对不丢人,虽然政务官的中文水准却差强人意,甚至理解和用错词。随著香港与内地关系越来越密切,港官应在学习中文方面狠下功夫。
在1964至1966 年间,市政局议员胡鸿烈早已多番提出要把中文列为官方语文,要求在市政局会议中使用中文。不过,对这项诉求的支持,要在1967年5月之后,才形成火速蔓延的趋势。争取中文成为法定语文运动(下称“中文运动”),是香港战后第一场和平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对香港本土社会的发展、对华人地位的提升、对中文教育的促进,以致对继后香港学生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勃兴,都有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
但是,此后“中文运动”被置放到边缘的位置,仅仅被表述成迈向七十年代“火红年代”左翼学生运动的过渡性事件。以至于港府官员从那时直到香港回归后,都是以英文为主,即便一些是中文的,也是用英文“夹硬”翻译成中文,不仅让人看不明白,还为市民造成不便。而港官的中文水准,也就可想而知了。
去年十月英语形容词有哪些,保险界议员陈健波在《施政报告》答问会上称,不少人认为港府档的中文行文“好有问题”,部分档更英文直译,冗长得如法律条文,有时看英文更易理解,直指港官继承港英年代以英文为主的情况。港官承认这是政府弱项,惟官员“一把年纪”,重新学习有难度,唯有鼓励大家多阅读及写作。港官形容“万事起头难”,指改善中文水准“要大家各自努力”,笑言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日后或要把“学习中文”放入公务员书院的课程。
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在报章专栏提到出席一个研讨会,听到有一位女政府官员用“蹩脚”的普通话演说,“一篇本来十馀分钟可以讲完的演辞,她多花了起码一半时间”、“不论是否说普通话的听众,都几乎没法知道她在说什么”。
港英殖民时代,英语与管治阶层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金融、法律、医疗等不少高薪职业,都是用英文为主,英文遂被视为“精英语言”,港官更是以讲英文为傲。
但是,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港官应该努力学好中文乃至普通话,如果现在还有港官以讲英文为傲而排斥中文,不努力提高中文水准,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