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的时候,我和老公因为工作调动,从祖国的最西北,来到了富庶、美丽、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转眼已经过去了25年,我工作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南方度过的。
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饮食习惯等等,好多地方已经和南方这座伟人城市融为一体,已经有种把他乡当作故乡的感觉。
看到奥运会上,苏炳添和全红婵的出色表现,真的替广东人感到自豪。
90年代中期,大量移民融入广东之前,大多数广东本地人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们其实是非常能干和务实的。他们不像北京人那样神侃,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政治。他们较少像北方人那样的世界观:大钱赚不来,小钱看不上,他们勤劳致富,有钱就赚,并且排外思想没有上海人那么重。
刚来广东的那些,可以听到他们的语言里总是把北方人称之为“北姥”、“捞仔”等,而这种刺耳的叫法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了。原因之一可能是广东人有了更好的包容心粤语旅游常用口语,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外地人已经成了城市发展、建设的主力军。
和广东人打交道多了,觉得他们还是蛮厚道的,与人为善的,不像有些省份的人那么算计和功于心计,当然某些“奸商”和“贪官污吏”除外了。
广东人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是我很佩服的:从他们的语言和饮食上,我们都可以窥视这一特点。
你注意一下粤语的发音,有很多词汇都是从英语里借过来的。因此,在广东,无论有无文化的人,都可以随意说出一些英文单词来:bye-bye、baby、士多(商店store的发音)、思多拜里(英语草莓strawberry的发音)、扑楞(英语李子plum的发音)、菲林(英语胶卷的发音 film)等等,这些借用语言已经成为粤语言的一部分。
另外,粤语的句子顺序也受到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相当大的影响,如“我先走了”,广东话会像英语的顺序那样说 “我走先”。“谢谢你了”,广东话会说“谢谢你先”,也完全是英语式的句式:把状语放在句子的末尾。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饮食方面,广东人受香港、澳门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广东人喝早茶的文化,不知道是源于何时何地,总之这已经成为粤港澳三地经久不衰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标志。
广东各地的西饼屋和遍布城市各处的西餐厅,我想也是受到西方和香港影响的产物。广东人可以自豪地说:吃在广东、服务在广东。
除了精致、清淡、讲究原汁原味的粤菜以外,广东也不排斥其他菜系如湘菜、川菜、东北菜等菜系的存在。
餐饮业的优质礼貌服务,我想也是受到港澳地区的影响吧。礼貌、人性化,把顾客奉为“上帝”粤语旅游常用口语,这就是广东服务业的写照。
爱旅游的广东人—包括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移民,到北方旅游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享受到在广东时那种“上帝”的感觉。
清淡的饮食、四季不分明的气候, 决定广东人的性格是温文尔雅的、不温不火的。一般我们很少见到广东人大动肝火,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广东人为人很低调,男人是嘻嘻哈哈、笑里藏刀地就把钱赚了或贪了,把二奶藏了;女人温柔传统,服侍好老公孩子,煲一手靓汤就是最大的天职了。
时间长了,听着被北方人称之为“鸟语”的广东话,也叫“白话”(香港话为最正宗最好听最洋气,其次是广州话,再者才是各个地市的广东话),觉得太有味道了,特别是听香港电视台里的那些正宗的广东话,那种温柔、节奏,我觉得很有韵味、音乐美和节奏感,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呢!
另外,广东人的孝顺、家族观念重、迷信虔诚、讲究风水,也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说:广东,爱你没商量!
注明:广东地区有三大语言粤语旅游常用口语,一是广州话(我上文中提到的白话,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二是潮汕话(潮州、汕头一带)粤语旅游常用口语:他乡当故乡——粤港澳三地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和语言特点一瞥,三是客家话(梅州粤西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