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英语资讯 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

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

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

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个先锋艺术家参加了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独立艺术节。

为了庆祝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开馆10周年,泰特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多位先锋艺术家来这里练摊,联合推出No Soul For Sale(不出售灵魂)独立艺术节。

此处不售灵魂

说是练摊,是因为在艺术馆一楼涡轮大厅(Turbine Hall)里,每个艺术家都分得了一块二、三平米左右的展区,用红色的磁带条在地上隔开。

每一位都有完全的创作自由,可以用任何形式和手段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像摆地摊一样。他们的作品也一个挨一个的紧凑排列开来,有行为艺术、音乐、装置艺术,以及现场制作的手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颇有赶集的欣喜和兴奋。

至于不出售灵魂这个主题的选择,则是故意与当今极端市场化的艺术取向唱反调,是对传统市场的超越。

策展人解释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媒体和观察家在关注价格,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的关注过那些充满活力与激情而不是太值钱的作品。有些艺术家一直在坚持做着与艺术有关的事情,他们不关注投资回报也不在乎市场取向。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正是给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和平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10年前,泰特现代美术馆刚刚开幕的时候,曾有专家质疑现代艺术过于阳春白雪不能够吸引足够的观众。

然而,10年过去了,今天的独立艺术节上,泰特现代美术馆呈现的完全是一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与民同乐的景象,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先锋创意的力量势不可挡,各式各样的实验艺术大胆出挑,与不同人的谈话,和不同的人接触,展示创意,汲取灵感,艺术家和观众们纷纷乐在其中。

教英国人疯狂英语

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

上海艺术家周啸虎的行为艺术教英国人 疯狂英语。(照片由Arthubasia 提供。)

在艺术节的宣传册上,主办方为了强调艺术家们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特别在后面加了一个补语,从上海到里约热内卢。周啸虎正是这位上海来的艺术家,而我则有机会协助他此次的展览。

他带来的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他的艺术作品是,疯狂英语的老师项斌将给20多位英国大学生上一堂疯狂英语课。

用周啸虎的话说:来英国做展览嘛,就要用英语这个工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用疯狂英语的老师项斌的话来说则是:他们不是说英式英语嘛,我可以教他们美式发音。

对于疯狂英语,我个人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任何刻意煽动热情的言论都会让我不由得倒退几步。而教英国人说美式英语这个想法,也让我不禁为项斌捏了一把汗。

这个行为艺术按计划是从下午4点开始,但实际上,在我们中午2点多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这个行为艺术其实就已经悄然上演了。

项斌举着Crazy English的牌子,站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志愿者。所有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过来拍照,还有人大喊着:这必须是我Facebook头像!我在旁边帮忙劝说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表演,一个摄影师幽默的回答:我不是英格兰人,我是苏格兰人(I am not English, I am Scottish)。

展览进行得很顺利,志愿者很快就挤满了展台。项斌是一个非常有热情的老师,也很真诚。在他的带领下,英国学生都很积极的配合他做出各种夸张的手势,说夸张的英语,自得其乐。观众们的脸上也频频浮现出中国人看小品时常有的熟悉笑容,乐不可支,里三层外三层一直排到了隔壁的展区。我当初的担心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在表演的最后,我们随机采访了很多志愿者和观众,Sam说:因为我们从小就说英语,所以大部分人感觉不到其他国家的人其实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够掌握英语。Alex说:这个课确实有一点silliness,但是我们都很乐在其中,大家都觉得很开心。还有一个英国女孩认真的问我:你们中国都是这么上课的吗?

艺术自由

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也趁机偷瞄了几眼其他的展位。如果说现代艺术会让大多数人云里雾里,那么这个展览绝对应该称得上是极其后现代了。

我很赞同展览所提倡的精神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就是给艺术家足够的自由,给艺术作品足够的宽容,让艺术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发芽,生长。尽管现在的观众们对这些作品大多是一头雾水,但是正是这种创作的自由和创新的动力,推动了艺术不断的向上生长,根深叶茂。

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

越南艺术家的作品独具一格。

与这次艺术节所提倡的精神遥相呼应的则是一组来自越南的作品,它展现的是对政府的抗议,要求更多的艺术创作自由。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越南国旗,红色的旗面,一颗金色的五星。上面写满了对艺术创作自由的渴望和对政府的控诉。身处这个创意的海洋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疯狂英语在泰特美术馆,面前却是一幅要求创作自由的越南国旗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感觉心里被狠狠的掐了一下,也可能是多少有些感同身受的原因吧。

对于现代艺术的欣赏,众口难调是难免的。有一组作品是为参观者免费剪头发,但是与普通发廊不同的是,顾客前面并没有镜子,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显示屏,播放着另一个模特剪发的全部过程。一位去过中国的澳大利亚参观者忍不住对我说:什么是艺术啊?要我说,把你们北京大街上剪头发刮脸的老头儿们都叫过来,就在这工作,那才叫现代艺术呢!最好把旁边一圈看热闹抽烟闲聊的也一块儿拉过来。

另外一副印象深刻的装置艺术则是把很多发黄的书籍粘到一块展板上,这些书籍大都残缺不全,有的像是被火烧过,有的则是被撕掉了几页。它的寓意就是在于,这就像是我们的人生疯狂英语口语版杂志,我们明明看不到那些失去的,却偏偏最惦记的就是那些失去的。

(BBC中文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