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出台后,不少教培机构关门了。作为家长,观念也得转变了。”
——合肥市民吴女士
●“‘双减’后,学生人数有所下滑,一方面是现在周末不上课,来自周边乡镇的学生减少了,另一方面家长们报班也变得更加理性。”
——望江县盐光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金红莲
从严治理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
“‘双减’出台后,不少教培机构关门了。作为家长,观念也得转变了。”3月6日11时许,合肥市民吴女士正在某培训机构等待孩子放学。她告诉记者,自己10岁的孩子上三年级了,前两年课余时间一直上英语、数学等培训,“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不给搞了,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美术兴趣班。
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之一。日前,记者在合肥、安庆等地走访发现,“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市场确实“冷清”了不少。
在安庆市城区,记者走访几个“双减”前学科类培训机构聚集区,看到不少机构大门紧闭,门上张贴了“房屋转让出租”的广告。周边小区居民向记者反映,以前这里周一到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全天,总能看到学生们进进出出,不时也会有培训机构推销员散发广告传单,现在这样的场景很少见了。
在安庆市集贤南路的一家培训机构里,展览架上摆放了小学英语学习技巧、初升高秘籍之类的宣传画册,册子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这些宣传册都是之前设计印刷的,‘双减’后,培训业务缩减,学生少了,教学老师也纷纷‘另谋他就’。”该机构工作人员杜先生告诉记者,“双减”之前,机构业务覆盖中小学全科,如今只做高中阶段教辅。
经过整治,安庆市望江县现仅剩2家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盐光教育培训中心是其中之一,该学校主要进行小学、初中教育培训。“‘双减’后,学生人数有所下滑,一方面是现在周末不上课,来自周边乡镇的学生减少了,另一方面家长们报班也变得更加理性。”盐光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金红莲告诉记者。
为继续经营下去,不少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了“营改非”调整。以合肥市为例,去年12月31日,该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完成“营改非”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安徽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771所,压减率分别达100%、94.46%;“营改非”280所,完成率达100%。
●“孩子现在初三,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我们夫妻俩工作又忙,不得不找个家教。”
——安庆市民张女士
●“‘一对一’‘线上辅导’等这种隐藏式培训,很难及时发现和查处。”
——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民办与成人教育科科长黄立
难题待解“隐形变异”现象有所抬头
随着各地“双减”政策落实工作稳步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记者走访发现,“一对一”私教和拼班等变异培训明显抬头,占有周末、节假日时间继续补课现象依旧普遍。
3月6日下午,在合肥新站区某小区附近一艺术培训机构,记者以家长身份询问是否可以进行周末补课,得到机构工作人员的肯定回答。随后,该工作人员将一名张姓老师的联系方式推给记者,记者与其进行了沟通。“一对一教学零基础英语班成人:治理校外培训 如何查“隐形”防“变异”,200元一小时;班级课教学,1600元一学期,均可周末教学。”该机构张老师对记者说。
早在去年9月零基础英语班成人零基础英语班成人,教育部就专门印发了通知,明确了7种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形,指导各地落实属地管理,坚持露头就打,强化监管执法。但由于“一对一”“拼班”等隐藏较深,家长又有需求,各地很难及时发现并整治。与此同时,一些机构打着兴趣班的幌子,实则仍做着辅导班的买卖,甚至更有明目张胆地摆街宣传。
在安庆市,记者日前在该城区走访时,发现一家沿街店铺大门上张贴“上门家教”“定制化辅导”的海报。据该门店负责人介绍,可提供小学初中高中全科辅导,老师上门授课,上课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提前预约,按小时收费,价格不等,老师大部分是高校学生,也有初高中退休老师。
当记者问及这一培训形式是否合法合规时?该门店负责人说,“双减”政策并不针对上门家教服务,店里已经有不少学生报名。记者在门店等待时,看到有几名家长进店了解情况。“孩子现在初三,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我们夫妻俩工作又忙,不得不找个家教。”家长张女士向记者说道。
“‘一对一’‘线上辅导’等这种隐藏式培训,很难及时发现和查处。”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民办与成人教育科科长黄立说。目前,合肥市蜀山区仅6家机构拥有学科类培训资质,但实际从事培训的远不止这些。“双减”之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表面上注销了办学资质,但有的仍以课外托管的名义违规进行学科类培训,无疑增加了治理难度。
●“机构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与合肥翠庭园小学进行合作,开设国画、卡漫、围棋、软笔书法课程,初步找到了新发展方向。”
——合肥市蜀山区博广慧培训学校负责人谢世利
●“招募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监督员,参与到校外培训治理行动中来,巩固治理成效。”
——望江县教育局局长李新云
完善机制常态化监管堵漏洞
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到加强预收费监管,从限定补课时间到整治超前超纲补课零基础英语班成人,“双减”政策为学科类培训划定了“红线”。如何让教培机构遵守“红线”、家长转变观念,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机构选择转型到非学科类培训,使得“培训热”大有“转移战场、东山再起”之势。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约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体育、艺术类培训新增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作为合肥市蜀山区6家合规运营培训机构之一,合肥市蜀山区博广慧培训学校在“双减”后及时调整了发展路径。该培训机构负责人谢世利告诉记者,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机构也经历了阵痛,多数校区转为非学科类机构,仅留少数校区进行合规运营。同时,为更好地转型发展,机构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与合肥翠庭园小学进行合作,开设国画、卡漫、围棋、软笔书法课程,初步找到了新发展方向。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一对一’等隐形变异治理难题,蜀山区在加强监管、明确工作职责的前提下,采用智慧化网格管理,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黄立介绍,目前,蜀山区将镇、街、开发区划分为12个网格,由三级网格长主管(各镇街、开发区教育专干),下设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各社区巡查员)对网格内所有信息进行摸排,并定期上报。
为强化校外培训常态化治理,安庆市望江县教育局局长李新云表示,下一步,望江县除了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外,还将招募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监督员,参与到校外培训治理行动中来,巩固治理成效。
得失谈:标本兼治巩固成果
韩小乔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双减”明白卡》,总结“双减”以来的成效: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第三方调查显示,90%以上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
校外培训治理迈出坚实一步,但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培训机构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名义为掩护,继续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非学科类培训市场逐渐升温、恶意涨价,甚至一课难求。诸如此类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双减”政策就难以收获长效。
治理校外培训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对违规培训“露头就打”的决心,也要有持之以恒的措施和行动。不管是学科内还是学科外,任何损害学生利益、破坏教育生态的行为都应得到严管。既要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严查隐形变异,巩固治理成果;又要区分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异同,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非学科培训监管,补齐治理弱项。在实践中,应厘清教育、民政、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公安司法等多部门的责任,做好从设置审批到运行监管各项工作,形成执法合力,织密监管网络。
另一方面,没了校外培训班,课堂教育、课后服务能否补充学生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依然是现实难题。目前,由于师资、办学条件不足等原因,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课堂教育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要从推进校内提质入手,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让校内教育资源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发挥最大效能。进一步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治本之策,必须久久为功。只有在学校让孩子“吃饱”“吃好”,深化改革考试评价机制,加快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违规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土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灭校外培训“虚火”,无疑是为广大家长松绑,缓解其教育焦虑。从这个角度说,“双减”要真正落地,就要引导家长把关注点从分数转移到孩子成长上,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孩子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教育选择,不盲目跟风攀比。将学习还给学校,将教育拉回合理正常的轨道,才能彻底铲除校外培训乱象,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