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办学特色相近的理工类大学,可以一起做些什么?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的回答是——国际化人才培养。
“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原来同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有着相似的办学历史。近年来,两校立足有色冶金与能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对国际化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构建符合学校特色、因材施教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友好互助、共同破解‘一带一路’有色冶金与能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人才短缺难题。”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晓宇说。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同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联盟;2017年,两校携手参加以有色金属“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四届学术会议”;2020年、2021年,两校的职能机构与学院还分别开展交流互访。5年来,两校同频共振,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色冶金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专业+外语:
为人才注入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加速,我国的发展需要大批国际化人才。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这既是国际化人才理应具备的核心技能,又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核心素养的普遍要求,更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在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刘书亮看来,多年来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都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然而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始终是两校坚持的初心。
“江西理工大学在国内首创‘外语+有色’人才培养模式昆明零基础学英语,通过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创新型,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刘书亮介绍,学校专门组建了一支精湛的“有色行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精心编写并出版了《采矿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等“有色行业英语”系列教材9册;开设“有色英语”系列课程,在通用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实现学生外语水平与专业能力融合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插上了语言的翅膀。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杨玉介绍,学校通过英语教师和理工专业教师深度合作,共建校本特色的“理工学术英语”慕课,构建“思政主导、项目主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国际学术之旅。2020年,该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搭建了“大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品牌赛事平台,助推学生国际学术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以证促学、以证促教,开设“国际职场交流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职场交流能力。2021年,该课程被评为云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走出去+引进来:
不断拓宽国际视野
作为有色冶金行业的老牌院校,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昆明零基础学英语,还分别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为加强国际合作,增进国际认同,两校运用现有资源,邀请留学生、校友与在校生分享海外学习交流和工作的经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交流合作昆明零基础学英语,不断推进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两校还分别设立了“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相关奖学金,重点培养非洲国家和巴基斯坦留学生,派出师资交流学习与深造;“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发展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能力,加强国际参与度。
“除了学校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培养留学生,拓宽学生培养的渠道。”在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谢秋恩看来,不断创新思路,是学校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据了解,截至目前,两校已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海外交流项目协议,成立合作实验室,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成果,展现了优秀学子风采,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国际交流、打造与时俱进的国际化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谢秋恩说。
本土文化+国际教育:
走出深度融合之路
江西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坚持本土文化与国际教育深度融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平台。两校立足于“走出去”和“引进来”,注重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和全方位、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深化国家战略在主流形势下根据区域和学校特色兴办国际教育。
江西理工大学连续3年承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江西营”活动;举办中泰师生联欢晚会、汉语国际推广营;2011年获批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017年学校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获批,进入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工作方式,连续8年举办“泰国高中生高质量汉语教育赴华培训项目”;连续5年举办澜沧江—湄公河大学生友好运动会暨南亚东南亚国家大学生文化体育昆明交流周;每年举办“红土情、世界风”中外师生联谊晚会,积极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2018年,学校东盟研究中心获批,进入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
“学校带领留学生们体验中国书法、插花、剪纸、京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土情、世界风’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积极推进了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世界爱上中国。”谢秋恩说。
另一方面,结合区域文化,融合教育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为国际留学生搭建了舞台昆明零基础学英语:《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两校鼓励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当地生活,在区域特色文化中感受中华文化。
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学子深入赣南乡村,听革命老人讲述红色故事,看围屋、学竹编、共吃红军饭,在万家灯火中聆听红色之声。昆明理工大学利用省内的旅游文化资源鼓励留学生走进云南,参加VLOG大赛,用镜头记录云南展现春城之美。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教育跟随时代的发展也逐步实现全球化。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好自身的资源,打造国际人才品牌培养基地,是中国国际教育的实践,也是江西理工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的共同期盼。”邓晓宇说。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