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课模式研究
罗祥郴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英语课堂也在悄然地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不仅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把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英语复习课却改变甚微。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应试,很多教师害怕少了题海战术,少了练习题,少了课本的重新回顾与讲解,学生们就考不出好成绩。于是很多复习课成了学生感到“痛苦”的课堂,单调,枯燥,做题,讲题,循环反复,很难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情境和课堂活动。
2013年初,笔者申请了“四位一体”教学实验研究。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法把复习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复习(系统归纳复习)、专项复习、综合复习和模拟练习。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手段和方法、复习材料都各不相同。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把侧重点放在了“阶段复习”上,这一阶段的时间安排是总复习的二分之一,这有助于“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使学生从零散知识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从而进一步培养英语运用能力。该教学法的显著特征是Input-based(以输入为基础)、Knowledge-centered(以知识为核心)、Quality-oriented(以质量为导向)、Faculty-aimed(以素养为目的),这很清楚地表明了知识与技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仅新授课是这样青岛学习英语口语,复习课也应是如此。笔者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以教材话题为主线。学生练习话题时,就该话题所需要的词汇、句式、语法进行了复习与巩固。下面笔者以第一个阶段的阶段复习(系统归纳复习)为例,介绍在课堂实践中的做法与成效。
一、课前准备
包天仁指出“准备阶段”不仅指教师的准备(备课),也包括学生的准备(自主学习),其独具匠心之处是“软作业”。他提出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围绕教学内容布置一些需要记忆、观察、归纳、总结的“软作业”(soft homework)。以复习话题future为例,新目标教材从初一到初三共五册,其中涉及future的话题包括Grade 8 (A),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Grade 8 (B),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三个单元,笔者在精心备课之余,给学生设计了以下“软作业”:
这三个单元围绕着“未来”这个话题,除了要求学生会运用将来时谈论“未来预测”、“未来梦想”、“未来计划”,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表达课外娱乐活动的动词短语,以及关于各种职业的单词。上面这个作业基本涵盖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与自我复习,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教材,归纳总结了这三个单元所包含的大部分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介绍自己的想法,为课堂上的语言训练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授课阶段
授课是从检查“软作业”开始的。我与学生互动,讨论自己的“理想的职业”,为“未来梦想”这个子话题做好词汇和句式、语法方面的准备。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一起兴趣盎然地交流,回顾“软作业”,复习了各种职业的名称,巩固和拓展词汇,为后面的授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根据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青岛学习英语口语,这个阶段应该是“输入式”教学,而不是“输出式”教学。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输入,帮助他们拓展话题的内涵及广度,我选择了听力进行输入。内容如下:
任务一:听短文,将下列句子排序。
A. I’m sure I can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B. Of course I will also learn some subjects that I’m interested in.
C. I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D. Many successful businessmen graduated from this university.
E. New York sounds like a city that I could enjoy.
任务二:再听短文,完成句子。
1. I’m going to work hard at school ______ I can 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2. I’m going to choose to study ______ at university.
3. I’m going to read books about business and ______ how successful people did it.
4. I’m going to ______ a company for a year or two to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save money.
5. I will always have a winner’s attitude: ______!
这是一段凯文(Kevin)介绍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独白青岛学习英语口语,在这段听力输入中,关于凯文打算如何实现理想的方法,即任务二中的句子,笔者适当修改了九年级Unit 7长阅读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的课后练习第四部分例句中的所有句子。这些句子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思路。学生需要补全这些句子中的重点词汇或动词词组,在练习了听力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基本功。为了强化输入效果,我让学生就任务二进行复述,引导学生使用关联词和过渡语,如first,then,next,what’s more等。潜移默化中,学生复习了如何更加有条理地输出。这也正是写作指导的一部分。并且我还特别把最后一句作为本堂课的德育目标:I will always have a winner’s attitude: I can do it!
这个阶段需要聚焦语言形式,演绎和归纳并用。在预听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任务二中的句子,聚焦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在复述时,提醒学生运用一般将来时。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充分感知和体会目标语,总结归纳语法形式。
三、练习阶段
在输入之后,学生需要的首先是口头输出的练习,我设计了对话练习,两人一组进行。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
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
A: 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B: …
我之所以让学生列举至少三种方法,是因为在前面的输入中,凯文介绍了五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方法去模仿,而且初三学生的语言储备已经达到一定要求,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列举方法时,我要求学生使用适当的关联词,如first,then等,希望学生通过之前的输入和巩固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们的精彩展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至于“未来计划”的输入,在软作业交流环节已经完成,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学习。所以这个环节的练习以“假期计划”示范开始,学生及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任务如下:
The summer vacation is coming in less than three months from n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least two things) Why? (Give at least two reasons)
在每个任务中笔者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如至少举两个例子,或说出两个原因。这样要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练习,尤其是原因的表达是学生的弱项;另一方面,青岛市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也要求对事物的介绍和原因至少表达出两项。这个活动是个人活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主张以学生自学、单练为主,合作学习为辅。该活动正好符合这个原则。
四、运用阶段
在前面几个环节的构建中,学生们的储备更加丰富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课模式研究,相关话题的基础词汇和语法得到强化,是时候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输出了。我布置了这样的练习任务:
《中学生报》正在进行“中学生对未来十五年生活的规划”的调查,报社希望了解同学们这十五年的计划,包括“理想的职业”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阐明制定计划的原因,并且说明如何实现计划。请根据要求给《中学生报》写信帮助调查。
1. 规划包括“理想的职业”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
2. 阐明计划的原因,并适当写出如何实施。字数:80—100词。
这个任务涵盖了本课的所有子话题,学生可以运用相关话题的词汇、词组、语法、搭配。通过前面的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在逻辑关系的表述方面也十分清晰。
在紧张的三个阶段的中考复习中,我把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贯穿于每节课堂。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在2013年第一轮复习结束时,实验班的优秀率为37.8%,及格率66.7%,比其他平行班略高;在2013年中考中,实验班的优秀率达到55.6%,及格率达到71%,比其他平行班级高出1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复习中都得以充分的内化和外化所复习的材料,满足了全体学生的需要,使得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提升。
当前教师们接触的教学法庞杂繁多,在方法选取时往往手足无措,或者走弯路,收效甚微。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抓住了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策略,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优选教学法。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