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伟/摄
最近有幸赴俄罗斯喀山采访报道在那里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这次大赛,也是一次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交流盛会,出发前做了不少“功课”,但依然有些忐忑——对于我这种有“英语障碍”的人来说,最高水平证明就是英语六级证书,做个英语演讲就会心跳加速到出汗结巴……怎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
不过到了那里,我松了口气,很多当地人几乎不说英语,不少年轻人的口语比我还差出国常用英语口语对话,心里居然还没出息到有那么一点暗喜,“嗯,至少这样大家就可以‘平等’交流了”。
虽说是比赛是为了交流,但大家的主要语言交流阵地不在赛场,比赛争分夺秒也顾不上闲聊出国常用英语口语对话,而是在参赛选手、专家以及我这种“边缘”人员所驻扎的世赛“技能村”。一到下午4点,村里一块大草坪上响起音乐,就宣告着那里的“娱乐场地”开放“营业”了,大家没事的话就会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很有一种村里小年轻赶往村头儿看戏的即视感。刚开始还稀稀落落,等到天黑,那就热闹了,想玩电子游戏的话你会经常抢不到手柄出国常用英语口语对话,手游常常围观的比玩家还多,堆积木、国际象棋也能玩得不亦乐乎。眼前,乒乓球与人群共舞出国常用英语口语对话:出国在外,英语不行靠科技,抬头看,羽毛球与飞盘齐飞,此情此景可以说生动阐述了“好嗨呦”的精髓。
最初一两天,多是抱团玩,跨区域的交流不多,多止步于“hello”“whereareyoucomefrom”“what’syourname”“bye”这样小学英语教材级别的对话。但玩着玩着,交流自然就“升温”了。有一位14岁的俄罗斯男孩,一起打乒乓球打过两三次,但很少说话,刚开始还以为他比较腼腆,后来才知道他几乎不懂英语,可俄语我也一头雾水,我俩大眼瞪着小眼,连说带比划,彼此一愣一愣地,“你在说什么?”
后来一想,哎!其实这有何难?于是掏出手机,打开某翻译软件,稍微设置一下俄语转汉语,他对着手机说俄语,可以即时翻译为汉语——沟通不再是问题,感觉这球打得都更流畅了。
所以说,出国在外,英语不行靠科技。自从打开翻译“神器”,简直是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你会发现,其实大家交流意愿很高涨,渴望了解那些自己只听说过名字但从未踏足过的国家,了解近在眼前的这些“外国人”喜欢做什么,怎么生活。所以也不必奇怪,会有俄罗斯女孩举着某一翻译“神器”找来,说自己想了解中国;还有中国参赛选手干脆直接帮国外友人下载安装了微信,拉了个群聊,聊天时各说各的母语,然后点击“翻译”一下,彼此也能将对方所说的内容理解个八九不离十。
总之,不知英语怎么表达的,可以翻译;不会说英语的,可以翻译。这样一来,也可以谈谈除了“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来干嘛”之外的一些话题,比如可以和俄罗斯小伙儿讨论下列宁和普京,也可以和来做志愿者的阿尔及利亚计算机科学家聊起中东局势等。最好玩的是,我们还可以感受并调侃下对方母语那些奇怪或可爱的发音,比赛快结束时,还有位俄罗斯友人告诉我,自己觉得汉语很有趣,决定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
不过,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学外语,也并非一切皆可准确翻译,所以我也决定好好“拯救”下自己的外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