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女性故事
趁开学前,谢常红去坝上草原旅行。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一户普通的人家里,即将迎来49岁尾声的谢常红正在忙碌中,这天是立秋,东北的习俗是要包饺子,她早早地便开始准备和馅儿,之后还要给家里做扫除。
德惠是长春下面的地级市,距离长春一个小时的车程。这座人口不过70万的城市,就像是东三省那些普通小城一样,出了吉林几乎就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一个多月前,谢常红因为一句“我快50了,今年去读研究生,希望鼓舞到大家“的回复,在网上走红。“和儿子一同考研的49岁妈妈”的故事,瞬间传遍南北各地,也让人看到中年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不过,她已从之前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抽离,也已辞去之前的教育机构英语培训教师的工作。9月份,她将拥有新的身份——长春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的研究生,这个月,是她即将开始新生活前的最轻松惬意的时光。
▲ 主播/ 简宁 ,配乐/ 渡辺俊幸《明日》,好妹妹《我说今晚月光那么美,你说是的》
撰文|coralsky
设计|97
编辑 | 伊登(Eden)
“ 人生
从不设限 ”
谢常红大学毕业照。
01.
谢常红选择在普通人考研的双倍年龄重返大学校园,原因有些偶然。
2020年上半年,大四的儿子因疫情不能返校,在家里复习准备考研,谢常红有时就拿起儿子的书翻一翻。儿子就问她,“妈,你这么爱看书,要不要一起考研?”。
她的第一反应是儿子在开玩笑,怎么可能呢,儿子说她一定行,她又问儿子考什么,儿子告诉她说,现在可以跨专业考研,喜欢什么就考什么。
儿子的一番劝说,让她隐隐动了心,本来就是因为疫情不能上班,在家闲着也是无事,她便让儿子帮她看看考研方向,儿子建议她考英语翻译硕士,她有基础,而且比较实用。先生知道了,也跟她说,要是认真的就去好好准备,考上了家里一定支持。
谢常红性格里有着北方人的爽朗与利落,决定了就马上去做。准备考研的日子是枯燥而艰苦的,政治大题背了两个星期还没背下来,单词背了又忘,颈椎和腰因为久坐都不舒服,但是不管怎样,她心里的那股劲儿始终没落下。
回想考研第一天的情景,她仿佛还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劲儿。去年的12月26日,刚刚过了冬至,东北的深冬却已经是冰天雪地,坐在考场上的谢常红却因为紧张,浑身是汗,政治题甚至答串了。
第一天考完的时候,才下午五点半,天就已经黑到不行,考场很偏,天黑路滑,她夹在一群20岁出头、有伴同行的年轻人中,一个人默默走出考场,幸好因为戴口罩,别人没有太注意到她的年纪。
定的酒店距离考场有点距离,她边走边回想着考试,给闺蜜发消息说,“我图什么呢?这么大岁数。”
所幸,有了第一天的铺垫,第二天她感觉轻松了很多。
考完试后,她又恢复到了往常的生活,一边等待成绩公布,一边回到教育机构上课。今年二月份,考研分数公布,她的成绩不错,总分400分,又经过了一轮线上复试,最终得到录取。
长春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出录取通知的那一天是3月28日,兴奋的谢常红在朋友圈打下了长长的一段文字:
“今天,录取名单出来了,长春师范大学翻译硕士,如愿以偿!
首先感谢我的儿子!是他让孤陋寡闻的妈妈知道还可以跨专业考研。他的贴心鼓励和支持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李先生无私的支持。感谢他在我人生最低谷时给予的宽慰和鼓励,从来没有斥责和埋怨。
感谢所有亲人和朋友们,你们给了我最温暖的陪伴,我的灿烂笑容是你们最慷慨的馈赠!
感谢音乐剧演员郑云龙,他让我知道了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的一句台词: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感谢电视剧《隐秘而伟大》的夏处长,他的一句台词感动了我:人要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如今,我重拾年轻时的梦想,坚定不移地大步向前。
感谢文字,让我拥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获得更多!”
02.
尽管在外界看来,在这样一个年龄考研,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对于谢常红来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喜欢读书,热爱学习,那就是平时的她。
时光再倒流至她的少年、青年甚至成年时期,可以说,是不断的学习支撑着她,度过了不那么顺畅的青春期,以及漫长乏味的成人时光,治愈了她心头曾经的失落,让她寻找到自我。
谢常红有着一个典型的70年代出生的东北孩子的童年。她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四个孩子,她是老二。那时,农村没什么教育氛围,孩子们放学了就在街上玩到天黑。在这种环境里,她却成为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中的一个。
年轻时的谢常红是那个年代的文艺女青年。
随着成长中的少女进入了青春期,问题来了。她的右腿先天性比左腿要短一些,这也令她有着一种暗藏于心底的敏感劲儿,觉得总是被同学异样的眼光注视,又感觉兄妹多,父母关心不到自己,有一种被整个世界遗弃的感觉。
“我那时的心理状态就是,我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呢?是不是只有我感觉是这样。甚至写过三次遗书,在河边转悠过几次……幸好理智战胜了冲动。”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青春期的心理作用,她辍学回家呆了一年,那段日子,她形容就像是被“闲置”一般,就这样无所事事一年后,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她觉得“还是上学”去吧。
重新回到学校,也成为谢常红至今为止,所做的最正确人生选择之一。虽然耽误了一年,但是她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学习还慢慢地缓和了她青春期的敏感和躁动,她变得开朗和开心起来。
小学毕业升初中的时候,谢常红又差点与读书失之交臂,为了学习,她吃了不少苦——家与学校之间要骑二十里地的自行车,对于女孩子来说非常不方便。家里人看她想继续读书,想了个解决办法——问朋友找到了一个可以借宿的单位办公室的,住宿就有了着落。
住的条件很简陋,办公室里有张床,就是她睡觉的地方,到了冬天,有时会停电,暖气也跟不上,东北的晚上又如冰冻三尺之寒,她只能穿棉衣棉裤,裹紧被子硬扛过去。
那还是80年代中期,说是单位,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子里的平房,单位周围都是建材商店,除了饭店老板娘之外,就她一个小女孩,到了晚上院子里就一个打更的老大爷。上了大学之后,她才觉得那段经历很不可思议,觉得后怕。
吃饭更是麻烦,都是托同村低年级的同学每天捎饭,妈妈会给她准备一个铁饭盒,一天的饭菜都装里面,吃两顿,不仅吃不饱,夏天还会馊掉,以致于她放假回家,吃到地里新鲜的小白菜都觉得很香。
但是不管读书有多艰苦,谢常红却从来没想过退学,并且越来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成绩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小学时期那种被无视的心理烦闷感也逐渐被治愈。她觉得初中三年对于她的人格塑造特别重要,如果不是因为上学读书,可能会变得特别偏激。
谢常红在1990年参加了高考,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报了医学院。上了大学之后她才发现,自己胆小,怕拿手术刀,并不适合学医,反而是更喜欢语言文学类的专业,这也成为她青年时期的一个深深的遗憾。
03.
毕业之后,结了婚的谢常红辞掉了当地分配的工作,搬到德惠和先生一起生活,因为没人帮带孩子,她和先生商量之后,决定自己全职照顾家里。
那一段时间她的人生几乎是停滞了一般,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直到儿子上了小学,时间多了一些,她才“心里开始燃起了小火苗儿”,想着去找点事情做。那正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她很快就学会了当时流行的五笔打字,可以做一些公司的兼职工作,有了一份收入。
平时就爱看书写作的她还做了一件在当时很时髦的事情——写情感类的网络小说,趁孩子上学时的空闲时间打电脑,写着写着就成了网站四月天的签约写手,还赚了一万多块钱,一直到孩子上初中才收笔。后来也一直在坚持写作,给本地的媒体投稿,一直没断过稿费。
作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登上杂志封面。
儿子再大了一些,她就去找工作,因为英语底子不错,找到了教补习生英语的兼职,离家不远,也能兼顾家里,她也能边教课边学习新东西。谢常红很喜欢这样的安排英语零基础考研:49岁考研,50岁,她要开学了,工作一做就是十年。
说巧不巧,她刚刚接到录取通知没多久,国家便发布了取消学科补课的通知,同事们都在担忧着如何转型,她却轻松地辞了职。她自己也感慨了好几次,“我挺感谢自己,能认真对待考研这件事,不然今年肯定也会失业,现在反而是一个新的突破口。我和先生之前的努力工作也打下了基础,两年不工作去读书英语零基础考研,经济上也不成问题”。
在比她年轻很多的人都在抱怨着工作累,每天都想着早点退休的时候,在她的同龄人已经开始跳广场舞、打麻将或带孩子的时候,谢常红却以持续不断的学习,收到人生回馈给她的一个巨大惊喜。
已经站在“五十岁”门槛上的她,对于在这个年龄做学生看得很通透,“我是个晚熟的人,四十岁时都没有觉得自己很成熟。现在更是越活越敞亮,孩子也成年了,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而不是退步,而且比四十岁时变得更好了。”
能保持心态年轻还有一个秘诀,她总是提醒自己要“像小姑娘一样生活”。她很时髦,尽管德惠并不是一个很有文化氛围的城市,但是她在工作之余,经常会约闺蜜去逛街英语零基础考研,吃些美食,或者一个人去旅行。她喜欢音乐剧,也追星,以前有机会就去附近的大城市看音乐剧,最喜欢的明星是郑云龙。平时她也是个很精致的人,会化淡妆,衣着讲究。所以,她完全不担心自己将和年轻人们在一起的读研生活。
日常生活中,阅读,种植花草给谢常红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她觉得人生就是要活出自我,“无论是你是什么身份,应尽的责任尽到了,剩余的时间一定要留给自己。什么才是对家人和儿女最好的尽责呢,那就是不让他们操心,保持身心健康,不拖后腿,钱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你活得快乐,他们也轻松。”
自从她被媒体报道之后,有很多人给她留言说自己的年龄焦虑,其中甚至有15岁的小女孩,“有焦虑很正常,但是别设太高的限,累了就歇歇,继续拼,管它是几岁呢。很多人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没有什么盼头,我觉得全都可以重新再来,只要你肯学习,肯拼。”
接下来,她准备在这两年以“零工作”状态,全心全意投入学习,提高专业能力。虽然毕业时的形势无法预测英语零基础考研,但是那时的她,肯定又比现在的她在各个方面都有提升,人生或许有新的机遇。就像她去年准备考研时,并不知道这个夏季教育行业有着大的变动,却恰好避开了职业危机。
还有,在假期里实现她的“追星”梦——去北京或上海看音乐剧,去弥补她多年以来的心愿。
五十岁后的人生会怎样?对她来说,充满了未知与希望。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时尚杂志编辑,现蛰居魔都,写过很多文字仍未觉厌倦,并对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摇滚乐迷,日本文化控,展览爱好者……烦恼是兴趣太多时间太少。
本文人物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封面来自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读中文系的人》。
虚度视频号
Vol.26
点亮视频右下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