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声音永不过时
——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艺术家傅成励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记者 王丹蕾)为进一步提升全国普通话水平,12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等领导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观访问,并签署“中小学课文课本示范诵读库”合作备忘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有75年台史,一代代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这里奋斗,拥有先天的声音优势。今年10月19日,“忆长征 再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经典课文诵读会在兰州举行。通过生动的诗歌朗诵表演,拉开“中小学语文课本示范诵读库”项目建设的序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傅成励开场朗诵了经典篇目《来自兰州的长征报道》,带领听众进入到了那个革命年代……
在诵读会彩排的间隙,记者上前和傅成励打招呼,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和记者亲切地聊了起来。
扎扎实实练就声音的魅力
说起和广播的渊源,傅成励充满感慨的回忆道:“这个事情那就要从中学开始说起了,当时是在学校的‘跃进之声’广播站当播音员,老师还系统的教我们基本的呼吸和发声的方法,也是在那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依然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并且还参加学校组织的话剧表演。也就是在学生时期逐渐培养了对播音主持的爱好。”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甘肃设立记者站,傅成励成为第一批编辑记者,正式进入了播音主持的行业,而这时他已经36岁了。采访中,傅成励不无遗憾的说:“我到了36岁才算是正式进入播音主持这个行业,真算得是很晚了。”
怀着对播音事业的满腔热情,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傅成励进电台工作后,踏踏实实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更是集采、编、审、播于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坚守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近年来播音主持口语训练:播音艺术家傅成励:真诚的声音永不过时,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播音主持队伍的不断年轻化以及非专业人员的应聘上岗,为广播事业带来了青春活力,但认识上的很多误区,如“口语至上”、“越自然越贴近受众”等,使得很多从业者忽视和淡化语言基本功。听广播、看电视,主持人磕磕巴巴、用词不当、语音不准、语句不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势必减弱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
今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导师计划正式启动,作为导师中的一员,傅成励在采访中兴奋的说道:“中央台这次启动导师计划实在是恰逢其时,我们这一代人不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可以更好更全面的传递给现在的年轻人。以前中央台做年终评选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作品但是见不到制作者本人,很多意见和建议都无法直接沟通。现在启动导师计划,既可以多人授课也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各人指导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的结合上都有利于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水平播音主持口语训练,加强中央台全国标杆、示范标杆的作用。”
必须承认,播音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有着自己特有的表达形式和创作规律。它不同于随意性强的生活语言,它要受节目或稿件内容、形式的制约,要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它要在有限的时空里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它要求“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语势平稳,不浓不淡”。若想达到这样的要求,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训练。中央台的导师制计划更是可以将老前辈所总结的经验更直接的传授给年轻人播音主持口语训练,让他们能少走许多弯路。
这几年,随着电视、互联网的逐步兴起,很多人都认为广播已是“弱势媒体”。做了几十年的电台主持人,傅成励告诉记者:“现在可能很多人并不直接收听广播,但我觉得它绝不会因为新兴媒体的出现而衰落。最近经常有朋友跟我说在网上听到了我几十年前播出的节目。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播音主持口语训练,虽然传播的途径有些许不同,但是真诚的声音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