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句хорошо(俄语意为“好”,音“哈拉少”)拉近了黑龙江与俄罗斯民众交流往来的距离。如今,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牵动下,中俄两国文化、艺术、医疗、经济交流往来多点碰触、深度互联,带动掀起新一轮“中文热”“俄语热”。与以往“半路出家”学外语的做法不同,哈尔滨多个学校联合成立首个俄语学科教育联盟,回归“零起点”俄语教学模式,让小、初、高俄语学科学段教学实现无缝对接,这既有呼应教育发展时代需求、发挥当地俄语教学师资优势的考量,也有拓展学生学习平台与视野、培养储备俄语专业人才的远见。
世界倾听中国,中国了解世界,不管是“走出去”怎么学俄语口语,还是“请进来”,语言互通是前提。每年的中俄博览会期间,俄语翻译人才往往“千金难求”。同时,随着中俄之间医药诊疗、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等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入门级”俄语口语交流早已难当其任,具有综合知识背景的俄语专业人才成为“稀缺品”。一面是市场“求之不得”,一面是人才“储备不足”,这个缺口,需要教育来补。中国俄语界素有“天下俄语半是黑”之说,这个“黑”字,就是对黑龙江俄语人才培养条件的肯定。先天的地缘优势、民间的频繁往来以及政策的深度推动,让我省俄语教学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俄语学科教育联盟的成立,致力于打通从小学到高中的俄语学习通道,也为高校俄语人才提供了一定储备与供给怎么学俄语口语,于改观俄语高端翻译人才匮乏的局面大有裨益。
掌握一门语言,学以致用是终极目的。“小语种”之所以“小”,是因为相对使用面广的英语来说,具有局限性。毕竟从小学开始的“零基础”俄语学习最终抵达高校优秀俄语专业“塔尖”的人怎么学俄语口语,是少数,还有绝大多数学生在求学、求职过程中需要英语这一工具。“零起点”俄语班安排俄语为第一外语,英语为第二外语,就是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有效预设,有了这种弹性考虑,才能打消学生顾虑,选择学习“小语种”。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等地的一些中学,就创造性地开设了法语+英语、德语+英语等“小语种”课程,通过招生、入学政策上的“定向准入”,为学生在中高考时抢占有利“点位”,为学生升入“小语种”所在国家大学学习创造便利,这样的政策牵动方式,俄语学科教育联盟可以借鉴,从而做大做强。
每一门“小语种”的背后,都链接着“大时代”的风起云涌。20世纪40年代末期怎么学俄语口语:俄语教育联盟怎样才能“哈拉少”,杨绛先生自学西班牙语并翻译《堂吉诃德》,成为中国直接从西班牙语翻译的第一个译本,打开了国人阅读西班牙名著的另一扇大门。读懂“小语种”背后的时代需求,畅通“小语种”人才学习、培养、晋升渠道,“小语种”才能赢得“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