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Y同学
本科背景
南京大学 金融
GPA:90语言:105(326)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风险与金融
申请时间:2021.10.15
录取时间:2021.12.13
香港大学 金融学
申请时间:2021.10.15
录取时间:2021.12.03
香港大学 经济学
申请时间:2021.10.15
录取时间:2021.12.03
香港科技大学 经济学
申请时间:2021.10.15
录取时间:2021.12.31
我萌生留学的想法是在大三上学期。因为当时自己的专业课程绩点虽然也有4.4+,但是排名并不靠前,大概在专业内的45个人中排在20名左右。还剩下大三一年的时间,必修专业课的学分总数已经比较少了,即使非常勤奋地学习、考试,排名也很难跻身前十,这就意味着我很难有机会在大三下学期以及大三结束的暑假期间申请到保研外推夏令营的参营资格。
而本人全部课程绩点是4.5+,排名也更加靠前,所学的金融专业是属于商科,未来实习、从业地域大概率集中在北上广深,所以当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无缘在国内外推到一所比南京大学更好而且地域在北上广深的大学读研之后,我就决定了走留学这条路,主要去申请商科强势、所在地域金融企业聚集且qs排名在前50的大学。
一、选校布局
找到指南者留学一开始是从知乎、周围同学那里听说这家中介十分擅长申请香港、英国学校,之后我又浏览了指南者的官网和App,发现排版得条理清晰、资料完备、内容详实,从这点上我就觉得指南者是一家经验丰富、注重细节的留学机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留学准备事宜交付给他们。
大三的时候疫情已经爆发,考虑到美国社会动荡、种族歧视以及疫情疏于防控等问题,就选择了主申英联邦的学校,加上我自身的条件应该是属于还不错的,便选择了港中深的项目保底。
此外英语托福学习:指南者留学均衡型选手不翻车,拿下LSE和港大金融offer,对于香港、新加坡这两个热门留学地区,个人认为它们的NUS与港大在QS排名上的差距并不会给我带来显著的学术以及就业上的差异。香港是国际金融自由港、大陆资本与全球资本交流往来的窗口,汇集了诸多国际银行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并且家在广东珠海的我对于粤语、香港文化也更加熟悉,综合这几方面考虑,我选择了主申港大和科大,而没有选择新加坡的院校。
英国方面,我选择了申请难度更大、国际影响力比港校更上一层楼的LSE。除了牛剑、lse、lbs外,其它院校的商科专业对我而言便没有港大具有吸引力了。(当时没有冲刺牛剑是怀疑有些自不量力,不过现在好像指南者的老师说愿意为我免费加申牛剑,可以期待一下之后的结果哈哈哈)。
二、如何保持绩点?
我的全部课程绩点最终是4.55(百分制为90),在这里也从个人角度来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希望对小伙伴们的大学学习安排有些用处。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领悟能力特别快的人,但是比较踏实、耐心、自律。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基本不刷手机,遇到重点会用平板做笔记。课堂上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记住千万不要拖!我一般是先问周边的同学大佬们,如果没得到解决,就马上在课间或者课后去问老师。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简单还是繁复都认真去完成,敷衍了事就会错过一次很重要的温故而知新的机会。到了学期中时,除了按时完成作业,我在每次上课前会花一点点时间来复习上节课的笔记。至于其它时间就没必要特别刻苦了,我也会去踢球赛、谈恋爱。
考试周前英语托福学习,很多课程都会给划重点(老师一般会放在最后一节课划),可以提前一周问问学长学姐往年的重点范围,提前开始带着复习;在划重点之后到正式考试这中间的日子就是我最重要的备考时间(往往会间隔5、6天左右),这段时间必须要利用好才能拿高分!!!基本每天我都会非常规律地早起—教室自习—午饭—宿舍休息—教室自习—晚饭—宿舍复习及放松。
关于商科考试,它有很多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我一般会花两天时间先将课件、书本中的重点内容梳理成word,然后开始反复记背,有时间就背一遍,所以备考是没有捷径的。有时候感觉内容要背不完了,不要灰心,想想其实大家都一样,别的同学也是跟我一样在鏖战着,心态就不会太焦虑。在备考这几天,我基本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刷手机、看电影或其它娱乐活动上。
三、语言备考方法
我高中时英语就比较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付四六级考试比较轻松,考前晚上随便看看单词、准备一下写作,考出来的分数还不错,都在600分以上。但是托福和GRE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难度明显上升很多,我建议集中时间复习(托福、gre各2个月足矣,最短不少于1个月,每天至少花一个半小时做题或者整理)。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我觉得这俩考试都不需要报课培训,自己刷题准备即可。
托福
托福考试分为听说读写4个大类,每类的满分都是30分,总分120分。100分以上算是还不错的分数,105分以上更佳,对于申请牛剑这个档次学校的同学需要将目标设在110分。托福对单词的考查并没有特别严格,如果六级分数上了600分,备考托福不需要专门背单词,多刷题即可。
听力部分(目标分30):多听TPO原题,时间充裕建议全听;做题的时候我是边听边做笔记,针对较短的听力,我记笔记十分简单,可能只有零星几个单词和一些图案记号,最重要的是听明白内容,我更依赖我脑中所记忆的内容,有些没听明白的可以适当地去猜测(题目做得多会有一些猜题灵感的);长听力的话笔记会多一些,我会重点去把握逻辑关系,然后通过画框架图的形式记录,并在每一点上记一两个单词作为提示,比如2个东西对比、1个新的论点驳斥旧的论点等等,这些是很重要的部分!!!
阅读部分(目标分30):虽然文章很长,或许会出现不认识的单词,但是基本上不妨碍做题;考试的时候我是边做题边阅读,千万不要完整读一遍之后再做题,那样太浪费时间;平时多刷题,通过练习提升答题速度。口语部分(目标分24):这是我最不擅长的部分,由于一直都是自己准备,口语练习只能通过做原题练习,难度系数满星,建议有留学打算的同学提早开始练习口语,越早越好;我主要通过看其他同学的高分回答然后把内容记背下来英语托福学习,比如B站上有很多教学视频,可以从中汲取经验;考试的时候记得摘下口罩说口语。
写作部分(目标分25+):背高级词汇并能地道地使用;积累写作模板(适当看一些b站视频了解针对不同的写作题目用何种写作模板);练习电脑打字的速度与准确率,独立写作尽量保证不少于400词。
GRE
关于GRE,Verbal和Quantitive满分各170分,总分340分(320以上算不错的成绩,申请牛剑需要以330为目标),写作另有6分,但是不算入总分。
Q的部分(目标分169+):初中数学水平足矣,数学本身内容不难,但是需要明白题干中的英语对应的数学名词的意思;最难的在于读懂题干,读懂之后解题就是迎刃而解;考前练习3、4套原题即可。
V的部分(目标分150+):难度很大,在于弄懂单词的意思;必须背单词,时间短的背核心1400左右的词汇,时间充裕的越多越好!平时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背单词,手机上下载App背起来、反复背!(我当时实习在上下班的地铁上都在争分夺秒地背单词)有条件的话,自己集中时间每天限时做题,练习速度、把握考试节奏;有些题干看不明白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提示词汇如However、Thus、Otherwise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四、如何积累和利用经历?
文书呈现
申请的PS中,在科研与竞赛这块选择了“银星杯”以及指南者留学的背提项目以凸显我的academic excellence与competence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Python programming。在实习经历这块放了东方证券的行研与广发乾和的PE两段实习经历以凸显我的mathematical analysis ability与professional skills in due diligence and financing research。
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文书呈现后,下面,我将根据个人实际经历和积累,来具体谈谈整个本科生涯中,我在科研/商赛/实习方面的经验和认识。
科研与商赛
对于大学生而言,科研与商赛是我们对于学校所传授知识的最好实践,同时也能呈现出一个人的学术研究、案例分析等的能力,这方面对于申请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对于之后找实习也能够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比如咨询、BA的实习就会青睐参加过案例分析商赛并获奖的同学,而券商研究所、PE/VC十分注重求职者对于一个行业或是某个微观领域的研究能力)。
在签约指南者留学之前,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于大二下学期先后参加了“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分析大赛以及由我们学校主办的“银星杯”论文竞赛。当时我还未明确自己今后的求职方向是偏BA还是偏研究,所以打算在这2个方向都先涉猎看看。正好当时通过年级QQ群了解到这2个比赛,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在保证课业的基础上应付得过来,便报名参加了。
我的经验就是这种比赛除了要能够锻炼到自己的专业或职业能力以外,比赛本身尽可能知名度、权威性越大越好。同期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我挑选这俩的原因是:贝恩杯是由北大和贝恩公司联合组织的,“银星杯”是我校规模最大的论文竞赛,2个比赛的权威性都很强,未来给自己的背书就会很扎实。
最终我在“贝恩杯”获得了全球前七十名的成绩(比赛是前70名会发邮件通知,前12名会另外参加一场决赛),充分锻炼了短时间制作精美PPT的能力;“银星杯”获得了三等奖,也对如何做科研有所了解。
当下的时代,无论是申请还是求职,拥有复合背景的商科学生都会格外吃香,尤其是了解代码编程的。签约之后,指南者的黄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缺乏能够体现自己编程能力的经历(本科课程学过python但是第一篇论文中并未用上),这可能成为申请中的一个缺陷。
由于当时已经是大三下了,时间比较紧张,旨在“全面发展”的我觉得有必要多增加一段相关的经历从而为之后的申请上保险,于是我选择了指南者的背景提升项目,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跟随一名老师从零开始编写代码并最终完成了一份关于衍生品买入策略的研究报告,期间指南者的李老师非常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并且甚至拖着发烧的身子帮我润色文章。最终我也是将这份经历放在了CV上,之后找实习的过程中有不少面试官都对此表现出额外的好奇。
实习
在申请过程中,一段充实丰满的实习经历配上一份知名机构的实习证明,就是呈现给海外院校关于申请者职业能力的最好背书。很多学校商科的研究生项目十分注重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去向,所以能够在PS、CV中呈现出自己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能是格外重要的。
如此说来,实习对于商科学生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经历,但是找实习往往又是一个“正反馈”过程,没有实习经历就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实习,找不到好实习又无法积累好的经历;相反,有了好实习之后再找实习,往往如同顺水推舟般顺利自然。一开始找实习总是痛苦而缓慢的英语托福学习,希望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非“三中一华”或者“MBB”不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寻找并投入到每份与商科相关的实习中,尽可能地多问多学,实习的big name总会循序渐进地上升的。
为了找到具有含金量的实习,我提早做了相关准备工作:
在大二结束前通过了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与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到了大二结束的暑期,我通过亲戚的介绍到了珠海市一家银行里的国际收支科做了实习生,日常的工作内容也不复杂,大部分时间是在帮自己的带教修改批文以及核对一些流水数据。这段实习经历可以说比较“水”,但也算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为之后的求职打下了一个先手基础。
在大三上学期,我边上课边找了一份东方证券研究所的远程实习,需要利用word、excel、ppt、wind等工具更新数据、撰写定期点评、绘制图表以及跟随分析师一同对特定行业或公司从多维度展开深入研究并产出研究报告。我觉得把行研作为第一份实习是非常好的,一方面行研实习大部分可以远程进行,这极大地方便了低年级尚有课业的在校生;另一方面行研实习能够锻炼、夯实本科生查找数据、绘制图表、深入分析、撰写报告等的基础能力,这些能力不要求非常强的学术背景但却是每个商科职位都需要的核心技能。
在经历过卖方职位后,我想尝试一下买方,于是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到了广发证券的一个投资子公司里面的投资分析师助理岗位实习,既能继续锻炼我的分析能力又能加深对买方视角的理解。
五、自我评价
说了这么多,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最后回过头来评价下自己吧,我觉得可以用“均衡”来定义。进入大学之后,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不需要如同高中一样勤奋,但是尽量不要闲着,有时间就去参加活动来丰富履历。虽然没有过人的经历、人也并非分外聪明,但是我认为“没有绝对短板,每个维度都还不赖”是我申请季顺利上岸的关键。此外,也离不开黄老师、刘老师对我的关心与鼓励,特别是黄老师总是在每个关键时间点提醒我去做对应的事情,帮我一大早就准备好了申请资料,十分高效;在申请阶段,是她帮我填写了复杂烦人的申请系统,也及时回答了我的很多问题,值得信赖。
现在回忆起来,当然也会有些许的遗憾。自己在大一阶段并没有做到像大二、大三那样认真学习,尤其在微积分方面。大一专业课程学分占比是最重的,而微积分又是重中之重,大一上下学期各有5个学分。那段时间我忙于球队比赛等课外活动,缺席了部分微积分课;也会在课上过于沉迷于NBA球赛而未认真听讲,导致我两次微积分期末考试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从而给我的专业课程学分绩奠定了一个不高不低相对中庸的基础。
所以,我觉得“大一进去可以放松一下去玩耍”诸如此类的话是假的,我们大一是课程最多、最忙碌的一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觉得大学阶段的学习确实不需要如同高中那样拼尽生命极限地去发奋刷题,但是更加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平常心,从大一贯穿到大三最后一堂课,都应该以一种认真不敷衍的态度去学习。不需要特别勤奋,但是也不可以松懈,课堂任务、课后作业按时完成,有不明白的知识点赶紧寻问,不留下未解的疑难杂症,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