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尽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很低,但高昂的学费让农村贫困孩子望而却步。自考则为他们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的可能。
10月25日、26日,在全国法律专业高等自学考试中,北京市昌平考区发生大规模泄题事件,引发公众广泛讨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简称“自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成人自考本科承认学历吗,自考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13亿人口中,平均每30人就有1人参加自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0.6%的人认为“与同等学历、同等院校的统招文凭相比,自考文凭含金量更高”,80.0%的人认同“自考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努力,自考生会比统招生更优秀”。但同时,72.1%的网友承认自考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社会广泛存在的歧视和不理解”,70.4%的人认为“自考生更容易受到用工单位的歧视,就业更难”。
自考生的处境究竟如何?自考制度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哪儿?11月10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自考研 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若玲教授。
中国青年报: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人认为自考文凭比统招文凭含金量更高。您怎么看?
郑若玲:这并不是绝对的,但可以理解。现在统招院校的关卡主要在高考这一道,是“严进宽出”。普通高校生入学以后,学校的要求就比较宽松,不好好学也能混过去,毕业“放水”现象比较严重。其实普通高校应该是“严进严出”的,但目前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这跟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有关,也跟一部分教师责任感缺失有关。
自考却是“宽进严出”,虽然门槛不高,但要求学生一门门考下来,需要很大毅力,这样取得的文凭含金量会有所保障。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就是通过自考取得本科文凭,然后再读硕士、博士的。我感觉他们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不像有些统招生那样容易懈怠。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
郑若玲:自考有着天生的弱点,它缺少正规的教育体系、教育条件做保障。自考将来的发展应该多样化,它的职能、功能应该拓展,不能仅仅定位为一种“学历文凭考试”。有学者认为自学考试可以向农村、农学方面推广,有人建议往职业化方向发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自考的“爪子”可以伸到更多的地方。另外,就是加强自考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这样自考才有能力向多重方向发展。
中国青年报:这种合作应该如何进行?
郑若玲:其实,若干年前就有课题探讨自考应当与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合作,但是这么多年合作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自考由于先天的“教考分离”的弱点,可能属于一种弱势的模式,它希望与普通高等教育合作,分享它们的教育资源,但对方并不一定有同样强烈的合作愿望。比如理工科有很多课程要做实验,需要借用高校的实验室和器材,但这些设施包括管理资源的开放都要付出成本,一台仪器可能非常昂贵,出了问题谁负责?所以普通高校很难自愿向自考生开放。这也导致了现在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大部分都不需要做实验,更多的是文科类专业,工科的很少。
中国青年报:那您认为国家是否应该出资补贴自考,促进它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合作?
郑若玲:国家确实应该扶持自考,这样有利于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自学考试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虽然现在受到很多冲击,但它还是广大农村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会。
现在民办高等教育尽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很低,但高昂的学费让农村的贫困孩子望而却步。自考则为他们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的可能。本着和谐社会的理念,国家确实有必要扶持自考。
自学考试的经费支持与普通高校相比实在是太少了,普通高校的教育经费还是比较可观的,只要从经费里切一点点蛋糕,分出一小部分来用于自考,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自考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歧视和不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歧视?
郑若玲:对自考生的歧视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中国人的观念问题,一种固有观念认为,自考生没有在正规的高校学习,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结构不完整。还有一个就是自考本身的自律性不够强,舞弊现象较多,社会影响非常不好,导致公众对自考生的评价大打折扣。舞弊包括泄题确实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顽症。最近发生的法律专业涉嫌泄题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自考生现在仍然是弱势群体吗?
郑若玲:关起门来说,参加自考的确实主要是社会中相对弱势的人群。就我的感觉成人自考本科承认学历吗,自考生多数是家庭比较贫困的农村学生,之前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基础不好。
另外,虽然在制度上承认自考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平等的,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不平等的现象。媒体对于自考生的关注也不够,关于自考的深度报道很少。这次你们说要就自考的问题采访我,我都觉得有些惊讶,但同时也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媒体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自考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觉得不能只是嘴上说自考重要,更要打心底里觉得它重要,并要出台一些措施去保障和支持它才行。
教育首页 | 高考 | 考研 | 公务员 | 论坛 | 博客 | 校花
母亲送考后忍不住流泪
·实拍人大附属中学:家长在太阳暴晒下等待
·五花八门送考车 看哪个最牛 最感人的图片
·重庆一父亲送子高考归来途中被天降钢管砸死
·高考时遇到的最囧事情 网友实拍:最牛的高考图片
·2010高考作文题目 2010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公布
·
>> 更多
·
·高考考生们最灿烂的笑容 实拍最牛高考送考车
·晒一晒高考最吃亏的省份
· 高考作文命题最强悍的联想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