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学习“打卡”——
郝成圆制图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学习“打卡”正在成为除广告之外的又一重要内容:阅读、运动、练琴、英语……“打卡”的除去少部分成年人,大部分是家长应教育机构的要求,为孩子的学习“打卡”。 “打卡”能否保证学习效果?好习惯真能靠“打卡”培养起来吗?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象:“打卡”成为日常
“我是来自XXXX的小学员豆豆,正在参加80天好习惯养成打卡活动,今天是我坚持英语拼读的第26天!”4月1日晚,陪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后,豆豆妈把孩子的照片配上文字,发到朋友圈里。
5岁的豆豆上个月报了一个英语口语班,豆豆妈应老师要求,每天完成拼读任务后拍照发朋友圈“打卡”,每坚持1周,可以获得一个写有励志名言的勋章,集够8枚就可以领取礼物。豆豆很喜欢勋章上印制的动漫人物,为了得到勋章每天主动练习。
刚刚过去的周末,13岁的小宁因为流感住院。因为老师要求每天“打卡”,他输完液回家强撑着完成了作业。小宁的妈妈赵茹琴说:“虽然心疼,但看到他坚持认真完成作业,很欣慰。”她介绍,“打卡”让小宁没了偷懒的余地,也改掉了他磨蹭的习惯,“因为他知道不管多晚,当天的任务都得当天完成”。
记者采访了近20名幼儿园、中、小学生家长,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有作业“打卡”的要求:亲子阅读“打卡”、练琴“打卡”、英语单词“打卡”等等。“以前只有交作业时,老师才能看到你的作业完成情况。现在可以随时监督。”采访中家长们表示,给孩子“打卡”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
观点:褒贬各占一半
采访中,多数家长认为“打卡”是对孩子的激励和监督,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业越多越磨蹭豆豆英语培训学校,每天完成作业就是和孩子的一场角力。”市民刘丽的女儿上五年级后作业量增加,每天晚上8点开始写作业,有时拖到晚上11点半还完不成。据她介绍,这学期开始,语文、数学老师要求“打卡”,看着群里同班同学都写完了,女儿自己就着急了,写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部分成人也通过“打卡”来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今年35岁的成美娟自从有了孩子,生活重心就全转移到孩子身上。开始为孩子“打卡”后,成美娟看到儿子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于是灵机一动,开始为自己的读书“打卡”,每天两个小时的阅读雷打不动,经过近半年的坚持,文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打卡”流于形式。市民薛文静有一双儿女,儿子11岁、女儿6岁,两个孩子上了5个培训班,每天她要完成5次“打卡”。“都是培训机构要求的,我觉得形式大于内容。”薛文静坦言,本来儿子之前在学习方面就挺自觉,自从开始“打卡”,感觉自己就被“绑架”了,得全程陪同孩子完成作业,拍视频、拍照片,发朋友圈,每天晚上的时间几乎全被挤占了。
市民李先生也认为,让家长在朋友圈里晒学习无可厚非,但参与这样的“打卡”,往往必须加学校名称或培训机构名称,“这不就是给他们做免费广告吗?”他认为,看朋友圈正在成为手机用户的日常,频繁发布同样内容,就是在打“软广告”,至于学习效果可就因人而论了。
专家:“打卡”只是手段
“很多人拖延的坏习惯都是从小形成的。”太行小学的王老师认为,作业“打卡”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及时做作业,逐渐形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并逐渐培养自律的品质。另一方面,微信“打卡”也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巩固。他说:“比如英语口语、语文背诵等,通过‘打卡’能增加课外师生间的互动。学校上课只有40分钟,很难照顾到每个同学。但通过‘打卡’,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便于课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90后”李小峥表示,因为朋友圈较为公开,“打卡”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监督豆豆英语培训学校,可以明确自己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提醒自己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做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巧珍介绍,“打卡” 属于心理学上行为训练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目标管理手段,通过外在约束力的监督来完成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人的自律。但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把晒图、刷朋友圈、参与活动、领取礼物等当成目的,那样学习就会成为“走过场”、应付差事,反而得不偿失。(记者 张莉芬)
别让形式架空内容
张莉芬
曾几何时,微信朋友圈被各种“打卡”占领了。
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打卡”,成人为自己的成长“打卡”,运动、艺术、文化课、能力培养,各种类别的“打卡”充斥朋友圈。因为其中绝大多数“打卡”都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手段,甚至有人将这些有广告嫌疑的“打卡”,形容为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牛皮癣”。
虽然不乏培训机构的硬性要求,但“打卡”的本意都是为了督促孩子或自己坚持学习。从这点上来说,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打卡”却已流于形式,一种培训机构免费宣传自己的形式、家长“秀娃”的形式,甚至成为孩子获得认可、夸奖、礼物的一种途径。一方面家长和孩子疲于应付,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打卡”这一形式上。
就像有网民质问的那样:你的努力,做给谁看?学习不是“作秀”,内容远远大于形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自己和孩子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升素养。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打卡”只是形式,学习效果才是应该被放在第一位的。
事实上,除了跟风在朋友圈“打卡”,我们还可以通过制订计划表来巩固学习成效。比如和孩子一起设计计划表,根据学习效果给予一定的奖励表扬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