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郑雪燕 应建芬
摘要:本文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从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方式、环境与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等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探究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表明:教师非正式学习意识较强,但有待于转化为行动;学习方式多样,但其有效性与常用性不一致;学习环境与文化有待优化;非正式学习能有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需更充分发挥自主性以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更深入拓展线上线下学习方式以协调其有效性与常用性,更广泛创设学习共同体,以改善学习环境与文化,以期全面发挥非正式学习的作用,有效助力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英语教师
一、引言
世界各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正如火如荼,反思、学习共同体、行动研究、教师学习等备受关注。以往的教师学习以组织统一安排的正式学习为主,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培训的内容、办法和途径。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正式学习模式往往脱离教师的工作实践,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受到挑战。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一种自下而上围绕教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正悄然兴起。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探究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助力小学英语教师更全面地把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展开非正式学习,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概况
“非正式学习”最早出现在美国成人教育学之父Malcolm Knowles(1950)的著作《成人的非正式教育——管理者、领导者和教师的指南》中。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美国成人教育学专家Marsick和Watkins(1992)从正式学习的视角对比阐述非正式学习,认为非正式学习是指从发生在正规计划的,由机构发起的或基于教室活动以外的经验中获得的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习者手中,没有固定的教室,可以发生在公共机构或者组织中,也没有明确的学习设计、严密组织结构以及鲜明的组织性与制度性。国内学者如余胜泉和毛芳(2005)较早对非正式学习做出解释:非正式学习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一般指在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与正式学习相较而言,非正式学习在学习的时空、学习主动权、学习目的性方面都有所不同,是一种超越固定时空,随时随地发生的由学习者自我发起与负责的,旨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方式。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非正式学习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国外学者的探索视角主要涵盖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工作场所、教师专业发展、学习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Marsick和Watkins(1990)将非正式学习的特点概括为:经验性的学习、高度情景化的、结构松散的,主要由学习者控制的,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无目的性的学习。Anne(2003)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新入职教师在工作场所的学习情况,表明专业学习是非正式的而不是正式的,是反应的而不是目的的,是合作的而不是独立的。 Grosemans等人(2015)研究发现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体验、反思、向他人学习以及合作等,并指出由于非正式学习受到教师经验的影响,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呈现不同特点 。Vezne和Günbayi(2016)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教师非正式学习主要通过谈话以及与他人分享资源与想法展开,并且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效果。
国内学者的研究目前主要包括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非正式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对中小学以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郭遂红(2014)采用个案研究探讨了基于教学情境的非正式学习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基于课堂、网络等环境的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外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自我反思、互相学习、行动研究等方法,能够发展对学习和自我身份的认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持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应建芬(2015)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探究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发现: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识较强;主要通过网络,与同事“走廊交流”、学生反馈和公开课教研活动等方式展开活动;非正式学习有力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汪先平和杨晓平(2019)从非正式学习视角探讨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指出教师可通过自我导向学习孕育教师的教育专业信念与情怀,通过知识管理建构教师独特的教育专业知识,通过转化学习生成教师精湛的教育专业能力。
整体来看,目前专门针对小学英语教师展开的有关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广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围绕如下四个问题展开: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如何?常用的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有哪些?当前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与文化如何?非正式学习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关联?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调查来揭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并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的些许对策,供小学英语教师商榷,为小学英语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新助力。
(二)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浙江省某高校主持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82名小学英语教师。性别上,男教师5人,女教师77人;年龄上,20-30岁之间有19人,31- 40岁之间有54人,41-50岁之间有9人,50岁以上的教师人数为0;教龄上,7年及以下的26人,8-15年的有42人,16年及以上的有14人;学历上,大专毕业的教师有2人,本科毕业的有73人,研究生毕业的有7人;职称上,初级教师57人,中级教师20人,高级教师5人;区域和所在学校属性上,教师们来自浙江省各个地区,他们所工作的学校涵盖城市与乡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研究对象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应建芬《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探究》(2015)一文中使用的问卷,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与研究实际对其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完善。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共63题。其中,第一部分旨在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学校地域以及授课年段,共7题。第二部分为非正式学习的四个维度调研,共56题,分别是:非正式学习的意识(1-8题)、非正式学习方式(9-34题)、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环境与文化氛围(35-50题)、非正式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联(51-56题)。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采用集中调研的方式,于2019年8月1日下午在小学英语教师省级培训项目中进行。笔者先就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和本研究作介绍,解释问卷内容,确定被调查者能明确信息。后就问卷的填写作出说明,以确保回收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填写,共回收有效问卷82份。数据通过百分率进行统计,确保统计结果的直观和真实。
四、结果与讨论
(一)非正式学习的意识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识较强,但学习意识还有待于更完全地转换为积极的行动。
绝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非常同意(58.54%)或同意(40.24%)“教师必须开展非正式学习”这一观点,可见小学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并且相信非正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70.73%)。此外,对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教学技能”这一观点,100%的教师表示赞同,这表明教师们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
然而,教师的学习意识还有待于更完全地转换为积极的行动。有超过2/3的老师们平均每天的非正式学习时间仅在1小时之内,近1/5的老师非正式学习时间在1-2小时之间,只有为数极少的老师(1.22%)的非正式学习时间达到了2-3小时,而非正式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的教师人数为零。值得注意的是,有近1/10的老师每天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近5年内,9.76%的教师偶尔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项目,更有4.88%的教师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表现出“迫于应付”的态度。上述数据显示,仍有小部分教师们非正式学习时间不足,态度消极。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意识与真正的行动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教师进一步认识并克服造成这种差异的阻碍因素,如家庭事务、教学任务等。
(二) 非正式学习方式的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较为多元,但教师们最常用的与最有效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数据显示,教师们最经常使用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有:与同事交流探讨工作问题(46.34%);利用网络或社交软件阅读各类新闻(39.02%);与同事之间相互听课评课(35.37%);与学生交流探讨工作问题(35.37%)。在教师们从不使用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中,参加教师自发组成的团体活动(20.73%),到校内或校外的图书室或图书馆看书 (8.54%),把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对象(7.32%)位列前三。这表明:教师间相互交流的意识有待提高,学习共同体有待发展;教师身边的学习与研究素材有待发现与挖掘。
在最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的选择中,教师的选择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与同事交流探讨工作问题、阅读英语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聆听各种有关教学和研究的讲座、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期刊文献、与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等成为教师们选择的几种最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最有效与最常用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只有“与同事探讨交流探讨工作问题”和“与同事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既是教师们最常用的也是较为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这说明义乌成人英语培训班哪里好,虽然教师们认为阅读英语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聆听各种有关教学和研究的讲座、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期刊文献等是较为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并没有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实际开展,使之成为他们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校应该致力于将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转化为教师们最常用的途径,以进一步保障提高小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效率。
(三)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现状
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与文化氛围有待优化,学校对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支持力度以及同事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有待增强。首先,在非正式学习环境方面, “学校对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支持程度如何”的调查结果如下:有超过9/10的教师表示其学校对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非常支持或支持。但仍然有近1/10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不支持其进行非正式学习。对于后者来说,他们的非正式学习环境较为不利,相关学校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到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加强支持力度。
非正式学习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他所在学校提供教师进行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45.12%)、讨论和交流的资源(48.78%)、软件或者硬件的支持(39.03%)不充足或完全不够;各有14.63%和15.85%的教师表示其所在学校从来没有派其去外地参观、学习,没有为他们提供个人电脑或电脑室;42.68%的教师表示其所在学校很少购置教学光盘供教师们使用,更有20.73%的教师表示学校从来没有购置过教学光盘。总体看来,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环境现状与学校对于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支持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学校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环境。
其次,文化因素作为重要凝聚力在组织内部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校的学习文化以及教师文化作为教师内部之间共同持有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对非正式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文化因素不仅可以了解到当前组织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在该文化影响下其英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非正式学习的不同特征。因此本文对英语教师之间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同事内部有着较为理想的非正式学习文化,但仍然有教师对于同事之间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4.88%),同事之间经常相互学习(8.54%),同事之间是喜欢相互交流和分享的(9.76%)这些方面表示持保留意见,甚至部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同事的帮助(10.98%)较少。这些说明部分教师与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的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 非正式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
非正式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密切,能够有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过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工作实践三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最后一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长久( 徐丽华,吴文胜,2005)。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们的非正式学习在积累知识、提升学习力(93.9% 非常同意或同意),以及提升研究能力(95.13% 非常同意或同意)的同时,也降低了孤独感(90.25% 非常同意或同意),提升了自身职业的归属感(92.69% 非常同意或同意),同时也增强了其参与教改的意识和能力(93.91% 非常同意或同意)。通过非正式学习活动,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其反思的意识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93.91% 非常同意或同意)。总体来看,小学英语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失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非正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的非正式学习意识较为强烈,但还有待于更完全地转换为积极的行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最常用与最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存在不一致性;教师们所处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与文化仍有待进一步优化。非正式学习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关联紧密,因此教师与学校在如何利用非正式学习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需更充分发挥自主性,进一步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并促进意识转化为行动。对非正式学习的价值研究表明,工作中仅有30%来源于组织的正式培训,而70%来源于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形式和内容由学习者自己确定,主动权在自己手中,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确实,意识到行动之间存在着较多的阻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拦路虎,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更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克服非正式学习行动上的阻碍因素,协调家庭与教学工作各项事务,积极开展非正式学习。
其次,小学英语教师需更深入拓展线上线下各种学习方式,并实现非正式学习方式上有效性与常用性的统一。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最常用与最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存在着不一致性,教师们认为的较为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成为他们最常用的。教师与学校需共同努力消除该矛盾,提高教师非正式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们应该主动拓宽非正式学习的渠道,善于发现与运用线上线下资源义乌成人英语培训班哪里好,把握各种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主动为教师创造非正式学习的机会,如,为教师订阅英语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提供教师可免费查找教学与研究资源的网站、组织有关教学和研究的讲座、组织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活动、组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等。通过这些路径,个体或群体在工作场所和社会场所通过共同探讨、互相观摩、相互交流、自我反思、网络、媒体、读书、朋友聚会、购物和旅游等形式主动提高自身的技能、知识和综合素质。
再次,小学英语教师需更广泛建设学习共同体,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中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显示合作学习中人们得到70%的记忆率,实践中达到80%,而与同事分享知识时自身记忆率高达90% 。学习共同体可以以课题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专家引领方式、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方式展开(徐丽华,吴文胜,2005)。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之间资源的交换和经验的分享,使每一位教师的专业都能得到发展,达到“合作共赢,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致力于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建设以及非正式学习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前者,学校既可以从硬件设施入手,如为教师提供读书阅览室等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学校的图书、杂志、报刊等资源以供教师查阅和阅读等;也可以从软件设施入手,如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利用微博、微信、QQ等建立学习交流平台等。对于后者,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组织非正式学习团体,促进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全校范围内营造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分享的非正式学习氛围。
注:[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 “PAL”理念下大中小学合作共同体式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以浙师大附属义乌实验学校合作办学为个案(项目编号2018SCG347,项目负责人应建芬)。
参考文献
[1] Anne, W.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a case study of new teachers[J]. Educational Studies, 2003(29): 207-219.
[2] Grosemans, I., Boon, A., Verclairen, C., Dochy, F. & Kyndt, E. Informal learn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chool cultur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5(47): 151-161.
[3] Knowles, M. Informal Adult Education—A Guide for Administrators, Leaders and Teacher[M].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1950.
[4] Vezne, R. & Günbayi, I. The effect of informal learning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J]. Online Submission, 2016(7): 11-22.
[5]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Informal and Incident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M]. New York: Rotledge, 1990.
[6]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Towards a theory of informal and incidental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Learning, 1992, 11(4): 287-300.
[7] 郭遂红. 基于教学情境的外语教师非正式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J]. 外语界, 2014(1).
[8] 汪先平,杨晓平.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视[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 21(2).
[9] 徐丽华, 吴文胜.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5).
[10] 应建芬. 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探究[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 12(1).
[11] 余胜泉, 毛芳.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10).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l Lear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Zheng Xueyan Ying Jianf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the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l learning awareness, approaches,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wit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have rather strong informal learning awareness but wait for wholly converting it into actions。 They employ various approaches in their informal learning, but the avai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pproaches are not coordinated。
Meanwhile, although informal learning can promot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its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call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To promote efficient and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ia informal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equip themselves with stronger autonomy to convert informal learning awareness into positive actions, expand richer on-line and off-line informal learning approaches to coordinate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availability, and construct wider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optimize 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Key words: informal lear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