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新华社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李婷菊
编 辑丨陈庆梅
“双减”政策出台半月有余,众多校外培训机构和线上培训业务纷纷做出“调整”,深圳的课外培训有怎样的变化?家长和学生们有何反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一些机构和学生、家长。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被坊间简称为“双减”的政策旨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提高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对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压减和从严治理。
一时间,众多校外培训机构和线上培训业务纷纷做出“调整”,消失或者暂停的培训机构课程让部分深圳家长措手不及。在支持国家“双减”政策的同时,部分家长的焦虑似乎并没有减少,他们依然不情不愿地为自己和孩子戴上了补课的“枷锁”。家长的教育焦虑该如何化解?“双减”政策该如何发挥作用?深圳能否在教育改革上探索出一条先行示范的道路,关系到深圳基础教育的未来。
课外培训“名亡实存”
“双减”政策颁布的时候,林涵生的爸爸林先生刚刚给他找好了暑期培训老师,作为即将步入初三的林涵生将在暑期补习数学和作文两个课程。
林涵生的数学不算差,但遇到难题总会丢分。数学考试基本都在90分以上,但是最后大题的最难几问经常不会做。林先生希望他能有所突破,在即将到来的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于是通过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位高水平的退休数学教师,每周为涵生上几次数学课。
因为不是报的课外培训机构的课程,涵生的暑期补习课程没有被“双减”政策减掉。
同样,涵生的作文课也需要坐车跨区到老师家上课。“作文是我的弱项,每次考试我的作文分数都不高。培训课的老师会每节课分主题给我布置写作任务,景色描写或者动作描写,让我用一段话描述一个场面,然后对我写的内容提建议,告诉我怎么写才好,多用副词、形容词之类。老师说如果我努力,中考可以提高10分左右。这样我的语文就不是弱项了。”涵生满怀期待地说。这样的细致和针对性辅导是校内语文课老师难以做到的。
对于“双减”政策对学科类培训的打击,涵生爸爸认为有利有弊。他认为,孩子有提高成绩的需求,而目前的校内教育并没有充分满足这一需求。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中考,虽然此前他一直没有给孩子报名“学某思”之类的学科培训班,但在最后一个关键的暑假,他还是决定要给孩子“补课”了。
涵生爸爸也是名校毕业,此前他也曾尝试过自己给孩子讲解数学难题。但因为没有掌握孩子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每一次我帮他分析丢分的大题时发现,其实题目并不很难,考点原理孩子也都掌握了,他也不笨,就是打不开解题思路。”涵生爸爸说在线英语课,因此他寄希望于一个好的校外老师,能用好的教学方法“点化”孩子,使他能学到破解题目的思路。
在深圳,像林涵生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许多学生也都比他更早地进入补习市场在线英语课,学科涵盖语、数、英、物理、化学等各门课程。课程花费不菲,最直接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初三毕业生小马在参加中考之前的整个暑假都在上培训班,从周一到周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各科都有,文化课的辅导费总共花了13500元。小马和家长压力都很大,但这都是为了让她考上好学校。
陈女士的孩子7岁就开始补习英语,一年要花费3万多元。“全班80%的孩子都能考100分,担心孩子不多学点以后升学会吃亏。”陈女士坦言,全班几乎100%的孩子都有上补习班。
据一位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称,今年深圳中考,总分572分以上,就有可能考上所谓的全市“四大名校”;总分565分以上,有可能上“六大名校”;考上“八大名校”的最低分大约在561分;进入“十大名校”的分数线可能在556分以上。在这之后,还有各区的名校,然后才是相对没有名气的学校。
在家长眼中,考进“名校”意味着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是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砝码。而涵生的成绩按目前的水平估算在510分左右,很可能与名校无缘,如果成绩不提高,很可能只能上一个区内口碑很普通的公立学校,将来能否考上大学也令人担忧。
虽然“双减”政策强调,要降低考试压力,不得有考试排名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但是摆在考生面前的压力是,中考仍然会以考试成绩左右录取,排名仍旧是决定是否达到录取分数线的重要依据。
即便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政策,都在遏制宣传“名校”资源,所谓的名校正通过集团化办学等途径践行教育资源均等化,深圳市教育部门近年来也在大力引进优质教师资源,打造“学有优教”的师资基础。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家长,并不会寄希望于本身成绩不太好的孩子通过漫长的教育资源“均等化”而得到一个“好老师”。相反,在知名度不高的学校,“好老师”也会“人往高处走”转去更好的学校。而对于成绩较好、有希望考上“名校”的学生来说,考试的竞争压力也会促使他们自己“分分必争”。
和许多家长一样,林先生的焦虑就是这样产生的,在“双减”之前就存在,在“双减”之后也存在。“内卷”也就是被这种难以缓解的焦虑催生的,从社会各个领域,蔓延到基础教育。在林先生看来,政策的规制并没有让所有家长放弃为孩子寻找校外学科补习班。
虽然的确有许多补习机构应声而倒,或部分停止学科培训业务,但事实上,作为学生“现实需要”的课外补习仍然深深地扎根在教育的自由市场中。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它们只是转移了阵地。
无怪乎人们会编排笑话:培训机构变成“地下”机构成为“打非”对象,教培行业人员通过家政服务继续提供家教服务……而涵生爸爸也极为谨慎,不愿透露孩子上培训课的地点,他十分担心这样的家教补习课,也有一天会成为“被治理”的对象。
不少家长持观望态度
8月5日晚上,4岁半的Elias饭后打开IPAD,打算按时上XXKid线上平台的英语课。他的妈妈陶女士却发现,所有已约未上的课程都不见了。中教、客服也都静默无回应。那天正好是儿子Elias最喜爱的、最常约的M老师的课。
随后陶女士在家长端App里看到了《一封信》,信上表示,根据国家“双减”政策和相关规定,XXKid决定,自8月5日起,平台将全面暂停直播课业务,取消后续预约课时,并向家长退还剩余课时费。
对于平台的突然停课,陶女士觉得很不人道。“响应国家政策好歹也要有个缓冲期,预先告知吧,让孩子们和老师们好好道一声别。”和陶女士类似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们跟自己的外教老师好好道别,辗转建立了老师和学生间的“寻亲群”。第二天就有别的外教帮她找到了Elias的外教M老师。
陶女士当晚发了条朋友圈表达对这位老师的赞许:她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解、拓展,这就是相当厉害的一点。Elias上她的课程都是特别开心活跃地上完的。对于“双减”政策的出台,陶女士也深知国家的良苦用心,也是鼎力支持的。她说:“这至少说明我的孩子进入学龄后或许可以少被‘内卷’一点儿。至于现阶段,有利也有弊。各种利显而易见不赘述,弊就是对于我这种想便捷地借助好平台或好老师给孩子做一些启蒙教育的家长来说,确实不那么容易了。”
在陶女士看来,把校外学龄前的学科内培训完全砍掉并不现实。“学龄前的儿童有语言敏感期、数理逻辑思维敏感期,这一块儿的培训还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但好像目前国家政策是要求严格审查这类校外机构,甚至要求不以盈利为目的地开展。那似乎只能指望校内(幼儿园)了。”
Elias上的虽是民办幼儿园,但不是那种一年学费十几万、几十万的高端双语幼儿园。所以在陶女士看来,幼儿园里的那点英语教学可以忽略不计。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课后延时服务。)
目前,面对被停课,陶女士的打算是,先观望。“我们报的另一个平台X马的课没有停,让老学员完成已购的课程,这一点上这个平台还是有契约精神的。孩子依旧每日在学习。我们会响应‘双减’政策,跟着政策的风转换方向吧,减少对孩子的学龄前学科培训。我们已买齐了X马英语所有阶段的课程和两年思维课,已买的课程不想退,只想学。同时,打算下学期开始给他报幼儿园校内课后的美术托班,5岁让他学学游泳,另外他还有个线下乐高积木课在上。”
此外,陶女士建议,不培训儿童,可以培训家长。“参与校外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如果能出台偏公益性质的家长育儿课程,培训家长如何更科学地育儿、启蒙,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我,构建自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多专业育儿知识武装的家长应该就不会太焦虑地一直想寻求外力(培训机构)的帮助。”陶女士说。
教育专家:“双减”政策打出组合拳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双减”政策刚一颁布,就引发了各种反应,其中第四条“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最早在舆论中发酵。因为引发了多家有校外培训业务的企业纷纷做出重大调整而备受关注。
在“双减”政策的导向下,K12在线企业纷纷在悄无声息地大撤退。新东方、字节跳动、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VIPKID、高途等一众头部平台裁员消息已不胫而走,有业务裁撤比例高达50%。教育股连续大跌。部分企业转身投入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等板块。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深圳部分商场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暑期依然迎来了许多儿童,围绕语数英等学科内培训的线上课和面授课依然在正常展开。
事实上,“双减”政策绝不只是片面地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从学校到老师,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长到培训机构全面的制度指引。
除了对校外培训和线上培训机构的规范外,其中对学校的要求就有至少三条:要求学校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酌情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等等。同时,还对线上培训的时间安排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外,还对学龄前儿童的培训类型做出了规范。
虽然,目前各地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落实细则。但改革的方向无疑是强调了学校、家长、社会力量各方的责任。
深圳市人大代表,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马锐雄认为,国家出台的政策,无疑是为今后的发展定下了方向。它可能不会马上令所有人达成共识或者解决问题,但方向是不用怀疑的。
马锐雄分析说“双减”政策是一套组合拳,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对培训机构做出了规范管理,对家长应该怎么做也提出了建议。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各部门、各方面形成合力,循序渐进,取得成效。引导各方机构健康发展,最终目的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从政策的方向上看,对学校的要求无疑更高了,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马锐雄指出,部分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焦虑可能存在一定误区。一方面,无论是从“新中考”还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来看,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的方向都不是在内容上加深、往深处挖考学生,而是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非标准情景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好的教育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而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五育并举,强调价值引领,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无论哪方面来讲,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其育人功能是校外培训机构所无法掩盖、无法替代的。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暑期托管服务。)
(下午4点半,深圳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课后延时服务。)
“如果补课能补出积极性,或许并不是坏事。但我们看到的是,课外补习补出了依赖性。原本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的培训机构做过头了,成了学校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所以,我们必须要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让各类机构回归它本身的职责所在。”马锐雄说。
马锐雄认为,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效果方面,深圳一直以来都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在响应国家教育部精神和制度创新上,深圳在全国最早为中小学生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较早启动、主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相关试点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表扬。加上暑假托管服务,都是旨在让学生把学习问题最大限度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解决,减轻家长和学生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诸如此类的举措表明,深圳的教育工作者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了勇于担当、先行示范的作用。”他说。
与此同时,深圳一直在大力加强师资的培养。马锐雄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加入了深圳的教师队伍,集团化办学让名校覆盖面越来越广,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优质的学校在增加;许多学校在名校的带动下也成了名校,越来越多市民家门口的学校成了优质学校。他期待,未来,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充分实现深圳教育资源的优质和均衡。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杨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