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少儿英语 观点 || 阮伟: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观点 || 阮伟: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新文科建设视角下英语学科的渊源与学科交叉

阮伟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从新文科建设的视角,梳理了英语学科的起源、现状及跨学科特征,提出英语文学学科的兴起是基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比传统文学或基于拉丁语的“经典”更加进步和实用。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品质,今天的英美英语学科表现出与时俱进、不受少数诗歌、戏剧、小说等“经典”束缚的强烈倾向。 其突出的跨学科性源于此。

关键词:

英语; 科目; 《纯文学》; 跨学科性; 课程; 研究兴趣;

文献来源:阮伟. 新文科建设视角下英语学科的渊源与学科交叉[J]. 外语学报,2023年,第232(3):74-80。

1 简介

近年来学英语专业有前途吗,业内有一种说法,机器翻译时代已经到来①英语培训,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强大,我国英语学科(全称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未来并不好。 这种担忧可能有一定道理。 确实,对文本质量要求不高的简单直接的翻译任务可以通过软件来执行。 某些领域某些话题的准确率甚至可能达到80%以上。 然而,文学翻译或者富含“文化”元素的翻译,总有一天机器将无法胜任,而继续由人类来完成。 翻译软件是人类思维的数字化延伸,或者本质上是人类手中的工具,因此它无法做到人脑极难做到的事情,至少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是无法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英语学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通常所说的翻译。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习,了解了西方文明,探索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输入”了西方的语言和文学。知识系统。 “据统计,世界上1/3的人说英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75%的电视节目用英语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语表达,全球90%以上的互联网信息都是英文文本信息。” (姜红心2018:49)英语本身和英国文学如此重要,我们的学科焦虑能得到缓解吗? 如果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小孩外教,你不妨做一个推论:英美大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系是否存在纪律危机? 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因此,有必要对英美英语学科的起源和现状进行考察。 尤其是在现实危机和想象中的“危机”接二连三的今天。

2. 英语学科的起源

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英国和美国的大学首先必须将英国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和研究? 为什么英语主体的兴起不早也不晚广州英文,恰恰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其原因可以从西方文明的历史演变和现代转型中找到。

正如20世纪之前,中国社会普遍不认为白话语言文学是值得正式教学的有价值的对象一样,18世纪中叶之前,英语语言文学也不被普遍视为有价值和有价值的学科。 。 值得正式教学的科目。 然而,随着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民族语言的兴起,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工业革命。 正是在这些环环相扣的历史运动中,西方思想逐渐从以基督教为主的封建形式转向理性和世俗主义的现代形式。 所有现有的政治和宗教权威都受到质疑和质疑。 消极的是出国留学英语南宁英语,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主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山外教,英国文学学科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个学术机构。 具体来说,继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波思想解放运动之后,社会政治倾向更为明显的第二波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爆发了。 它不仅动摇了一直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的权威,而且还挑战了各地教会的权威。 接下来发生的是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即启蒙运动。 它既是宗教改革伟大变革的延续,又是这些变革的明显加剧。 随着欧洲各地中产阶级的崛起,启蒙运动高举反封建、反教会的旗帜,宣扬理性与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理念,直接或间接引发了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与此同时厦门外教,工业革命迅速推进,先是英国学英语专业有前途吗,后是其他国家,科技发现和发明纷纷涌现,不可知论和无神论开始在欧洲流行。 这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基督教会和信仰,使世俗思想和现代社会政治观念最终成为主流。

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将反映在欧美大学的学科设置上学英语专业有前途吗,甚至可能引发大学学科理念的革命。 此前与宗教信仰和教会组织联系紧密、经济门槛过高的神学、拉丁语和希腊语已经无法再主导这个平台。 包括英语、法语等在内的民族语言文学,以及自然哲学、数学、物理、科学、化学等新兴学科迅速崛起。 ③民族语言文学作为新兴学科,不仅比传统人文学科即拉丁语、希腊语更进步、更现代,而且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语文学的经济门槛较低,不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甚至贫困人口的孩子也能读得起,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经济社会地位。 伊格尔顿说:“作为一门科学,‘英国文学’最初不是在大学里成为常设课程,而是在试点学院、工人学院和大学附属业余学校……英国文学确实是穷人的经典文学——它是一种向英国公立学校和牛津剑桥小圈子之外的人提供廉价“人文”教育的方式”(Eagleton 1987:30)。 既然是“穷人的古典文学”,英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是跨学科的,就像以希腊语和拉丁语为基础的古典语言学一样,连接文学、历史、哲学等。

从时间顺序来看,最早设立英语学科教席的学校是爱丁堡大学。 1762年,爱丁堡大学正式设立修辞学和英国文学皇家教席。 ④爱丁堡大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启蒙运动哲学家大卫·休谟和亚当·弗格森以及进化论大师查尔斯·达尔文的母校。 另一位重量级的启蒙哲学家亚当·斯密也曾在爱丁堡大学任教。 众所周知,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苏格兰,到达了英格兰、欧洲大陆,甚至美国(Thornton 1968:415-422)。 接下来,伦敦国王学院⑤将英国文学设置为正式教学科目。 1829年学院成立时,英国文学被列为正式教学科目(Bacon 1986:591)。 如果没有社会政治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日益高涨,如果没有中下层人民对人文教育提高文化素养的迫切需要,这是无法解释的(Court 1992)。 后来深圳外教,马修·阿诺德成为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并在英国和美国的最高大学教授英国文学课程。 ⑥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于1872年设立了英国文学本科课程; 1880年代,圣母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爱荷华大学相继开设美国文学本科课程; 1891年学英语哪个好,弗吉尼亚大学率先开设美国文学本科课程。 研究生课程。 ⑦顺便说一句,法国和德国文学作为正式学科的建立与英语世界中英国文学的建立大致同时,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内涵。 早在1795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文学就在共和国三年的师范学校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教授(Desirat,Horde 1975:1)。 ⑨同样,德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世界争取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社会政治运动动荡的背景下,由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贝内克、迪·格布鲁德·格林和卡尔·拉赫曼创立的。世纪; 从1810年开始,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冯·德哈根担任柏林第一位日耳曼语言和文学教授。 ⑩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政治立场保守的阿诺德在牛津大学开设了英国文学课程。 他的目的似乎并不是大力推动自由、民主和平等时代的议程,至少在主流自由派圈子看来是这样。 作为19世纪的主要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阿诺德有着与主流自由主义思想不同的考虑。 他的重点是纠正信仰的破产、道德的颓废、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分裂,他认为这些都是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欧洲革命等“进步”造成的。工业革命。 由于教会的合法性已经完全丧失,基督教教义不再具有过去无可置疑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治愈穷人灵魂的任务(Arnold 2006:65-95)、弥合分歧、维护基督教信仰的使命就成为了教会的使命。社会团结和提升世界人民的使命必须由世俗的、现代的英国“诗歌”少儿英语,即英国文学来完成。

3.英美英语科目课程

然而英语多少钱,如上所述,英语学科制度化的故事有一个同样重要,也许更重要的方面:与其他欧洲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学科化一样,它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传统信仰破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产生的争取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政治运动的组成部分。 换言之,英国文学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诉求背景以及中下层乃至“穷人”人文教育的迫切需要而带有鲜明的进步基因。 ”。 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关注。

因此英语北京,英语学科不能像其诞生之初那样永远主要局限于诗歌、戏剧和小说等狭义的“经典”文本。 它必然会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必然会打破现有学科观念的束缚,破坏狭义上的“纯文学”的界限。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当今英美大学的英语系,除了英国诗歌、戏剧、小说与写作(包括文学创作与散文写作、纪实文学)等“纯文学”核心课程外,参见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文学理论等看似不那么“纯文学”的理论课程小孩英文,以及生态批评、性别政治、媒体研究、后殖民研究、非裔美国文学研究、美国拉丁裔文学研究和其他少数群体课程具有强烈社会政治倾向的,比如美国文学的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其实,单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总体上是西方自由主义主流思想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暂且不说控制大学本身乃至大学话语权的左派精英)。全社会自诩为“进步派”,频频挥舞“政治正确”大棒,却又蔑视和歧视广大下层民众,已经背离了他们所持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英语学科的影响(Deneen 2020:17)。具体来说,除了“纯文学”课程外,英美著名大学的英语系还开设了许多带有明显社会政治倾向的课程(见表1) 。

此外,在爱丁堡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或苏格兰文学的学生可以主修古典学、历史学、艺术史、哲学、宗教研究、苏格兰民族学、俄罗斯研究、斯堪的纳维亚研究初中英语网课,以及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波斯语及其他课程; (11)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合肥英文,剑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古典文学、凯尔特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中世纪语言、斯堪的纳维亚语言等专业。 等待。 (12) 显然,这种课程远远超出了“纯”英语文学的界限。

仅从课程名称也可以看出,上述大学的英语学科——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学科是系统地开设一套带有明显社会政治倾向的基础课程的英语系,有时也属于比较文学的方向。 ——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学科交叉性,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伦理学、心理学、传媒研究、影视、法律、科学、医学和环境研究等。它自诞生以来就铭刻在英语学科的基因中,坚持狭隘的学科身份英文教材,只承认已经被经典化或正在被经典化的英国诗歌、戏剧和小说。 “纯文学”而不是根据需要跨入相关学科,如何表达英国文学固有的思想倾向? 如何推动争取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社会政治议程? 英语学科如何才能成为它自己?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课程在哈佛、康奈尔等大学的英语科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提供许多课程,而且涵盖广泛的主题。 哈佛大学英语系提供新闻写作、戏剧写作、小说写作、电影剧本写作、科学与环境写作、科幻故事写作、推理小说写作,甚至鬼故事写作。 (13)拥有一套“纯文学”核心课程和一套具有明显社会政治意识和环保关注的基础课程,再加上大量的写作课程,英语学科或英语系的毕业生最终将成为一名自由主义左翼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有效传播者。

事实上,英美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充斥着传媒界、文学创作界、文学批评界和影视界的作家,也以教师的身份活跃在大中小学的讲台上。 他们与普遍受同一意识形态影响的比较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合作。 他们共同管理和控制英语世界的话语权,塑造英语国家。 甚至整个西方世界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 这些大学开设大量写作课程,目的是为了牢牢控制自由主义左派手中的社会政治话语权,同时保持、继承并不断更新其意识形态。

4.英美从业者的研究兴趣

以上是英美著名大学英语学科的课程设置。 英美实践者的研究兴趣与其相匹配,具有突出的跨学科性,远远超出了诗歌、戏剧和小说的范围。 我们来看看这些大学的英语学科从业者正在做哪些研究。

尽管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领域仍停留在“纯文学”的范围内,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英美实践者显然不仅仅教授和研究英语诗歌、戏剧和小说。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英美大学实际上存在跨学科研究的例子远不止上面列出的这些。 显然,英美实践者的研究兴趣不仅比中国实践者更贴近社会政治现实,而且大大超出了所谓“纯文学”的范畴。 事实上,他理解的文学范围显然比中国修行者更广学英语托福,可能与我国古代“文学人”意义上的“文学”有关(指经史子集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写诗、歌曲的能力;“文学学者”(即具有这种知识和能力的人)更为接近。所有这些,再加上相同导向的课程,表明英美从业者对“文学学者”的理解英国文学学科的特点与中国英语从业者的特点有很大不同。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对这种更广泛、更灵活的理解感到惊讶。 欧洲主要语言中的“文学”一词原本具有三个基本含义:(1)狭义的“文学”,即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2)狭义的“文学”。 (2)广义上的“文学”短期学英语,即各种纪实文学吉林市外教,如传记、日记、回忆录、书信、散文等; (三)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学”,即任何以书面形式记录、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记录、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文本。 (16)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英美英语学科的课程和研究领域远远超出了“纯文学”的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在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师、英语学者乃至普通读者心目中,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不仅是一部历史经典,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由于文笔优美,《罗马帝国衰亡记》的某些章节常被用作文学典范。 这也是为什么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蒙森,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莫姆森。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他们都不是“纯文学”作家。 瑞典学院赞扬蒙森是因为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赞扬罗素在大量论文中对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执着追求; 赞扬丘吉尔是因为他发表的大量政治演讲和他写的纪录片作品《二战回忆录》。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观点 || 阮伟:人工智能时代,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英美实践者的研究兴趣不仅解释了文学一词的三个基本含义欧美学英语,而且具有显着的跨学科性,这是不能用文学的多重含义来完全解释的。 英美英语系的跨学科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给人的印象是英语语言文学本身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而是本质上是跨学科的,涵盖了我国的外语语言文学。 文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国家和地区研究、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或许更广泛,不仅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学、传媒研究、影视研究、医学和环境研究等,甚至呈现出向古典、欧洲大陆乃至世界文学和文化领域拓展的趋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英美实践者的跨学科行为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英语学科固有的意识形态取向。

5.与我国英语科目的比较

18世纪下半叶以来,经过近三个世纪的发展,大学学科体系现已形成高度专业化、细化的学科结构。 相互独立、各有利益的学科之间形成了严格的壁垒。 大学人不依靠学科大树,就出不出“成果”;不依靠学科大树,就出不出“成果”;不依靠学科大树江门外教,就出不出“成果”; 如果你不能拿出“成果”,你将无法获得学位,你将无法被授予专业职称,你将无法获得许多其他形式的好处。 因此,不仅不同学科之间,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方向之间,从业者彼此不了解,彼此冷漠。 这对于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极为不利。 因此,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交叉融合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2020年“新文科”建设启动会,​​并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 随后,教育部设立了2021年第一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工程”,新文科建设进入了实践操作阶段。(张健2023:101-102)可见,倡导跨学科融合的新文科事业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

如果我们将英美英语系的课程与我国英语系的课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英美同行早早就做到了我国“新文科”所倡导的跨学科融合。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更早。 相比之下,我国英语系对英国文学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狭义的“文学”上。 在顶尖综合性大学的英语系中,按照国家、时代、流派开设文学课程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如中世纪文学、伊丽莎白戏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小说、20世纪英国戏剧、19世纪文学等。世纪美国诗歌、19世纪美国小说、加拿大小说、澳大利亚文学、爱尔兰经典作家等。无论比重较大、详细程度不够,这个课程与英美英语系的传统做法大致相同一半一个世纪前。

不过,有一个事实非常明确,那就是英美同行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明显更广阔。 换句话说,我国英语学术界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 应该承认,我国从业者的研究兴趣与所开设的课程总体一致,教​​学内容也普遍涵盖研究领域。 也就是说,研究领域并不明显比英国和美国英语系提供的课程大。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实践者对英国文学这一主题的理解与英美同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国实践者的视野和研究兴趣普遍局限于与英语文学“主科”较为密切相关的领域。

问题是,为什么我国的实践者对“文学”的理解与英美同行如此不同? 为什么相对而言,我国的实践者视野不够广阔,跨界能力更弱,影响社会政治议程的能力更弱? 不是英语母语可能是更根本的原因。 事实上,英语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门外语,而且是一门与汉语有相当距离的外语,因此难度很大。 一直以来,我们都大大低估了英语的难度。 由于英语使用者在这门较难的外语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的知识积累、研究能力、母语能力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失。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从业者的视野和研究范围还有巨大的进一步发展空间。

再者,我国英语语言文学界(乃至广义人文界)的学术主体性尚未真正形成,还缺乏独立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的研究视角。 因此外教长沙,时至今日,我们对西方学术的依赖仍然相当严重。 甚至可以说,我们所说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英美成果的重新包装和复述。 但以英美英语系为参照,视野开阔、跨界能力强,新时期我国英语文学研究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旦确立了学术主体性,形成了独立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我国英语系就会快速发展。 我国英语系任重道远,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