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构建“一案四制”课后服务管理体系
学校以提质升级为目标,在课后服务实践中进行系列探索,构建“一案四制”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即《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教师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课后服务课程申请制度》《课后服务学生自愿参与制度》,包含课后服务组织管理机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申报要求、师资保障条件、学生管理要素等系列内容。
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成果概览,学校打造“1+1+X”三段式课程体系,“1+1”是静态看护和体育锻炼两项基础服务,“X”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兴趣社团课程和特色活动项目;将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划分为“534”模式,即50分钟作业辅导+30分钟户外锻炼+40分钟特色课程。目前,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为98.1%,教师参与率为94.6%。
课后服务是一种教育创新、课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学校将在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基础上回归初心、践行使命,虽道阻且长,但未来可期。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以专业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升教育品质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困难,学校建立了弹性离校制度,成立了课后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各项课后服务工作。在经费方面,学校实行课后服务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特色社团经费、冰雪特色校经费、校园体育津贴等项目的投入,为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师资方面,学校聘请戏曲名家、曲艺非遗传承人、家长志愿者、退休教师进校,引进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北京戏曲学校、民族歌舞团、围棋协会等专业团体参与泰州少儿篮球培训班,确保课后服务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深入挖掘课后服务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目前课后服务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率均达到100%。
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教育的获得感、满足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希望以专业研究和实践创新为策略,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教育品质。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教育集团:研发课后服务OA系统进行自主选课
课程是课后服务的核心、特色和亮点。学校积极探索课后服务“1+X”模式:“1”即任课教师在教室组织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复习,为学生辅导作业或课外阅读等;“X”指根据学生特点,坚持“五育融合”理念,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或立足本校资源,或向校外专业机构、公司、高校等购买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开心农场、科学者联盟等丰富的社团活动,推出飞行机器人、无人机、高甲戏、茶艺等多彩的校外课程。
学生在课后服务报名成功后,可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OA系统进行自主选课。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教师的课后服务安排和教学重难点等信息,了解学生的课后服务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信息,确保有效的家校沟通。同时,该系统还会自动生成每个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电子档案,方便留存和公示。
课后服务开展以来,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让学生在课外获得了高质量的陪伴,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从“1+1”到“1+X”的迭代升级
“课后三点半,孩子天天盼。老师教得好,爸妈没烦恼。”这是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一名家长在享受到“三点半课后服务”这项惠民福利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小诗。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的 “三点半课后服务”也再次升级迭代,对之前的课后服务进行扩容增质,从“1+1”模式升级为“1+X”模式。
在“1”小时作业看管中,学校采用“年级循环”制度,安排教师进行作业辅导;在“X”课程中,学校发挥“合肥市家教名校”和比较成熟的家长志愿者团队优势,优先在学生家长中招募符合要求的优秀志愿者,通过资料审核、注册帮助他们加入“孺子牛”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入社区和社会优质资源,例如与社区合作开展国防教育、食品安全教育,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等,均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细化课后服务流程,让家长更暖心
学校地处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主城区,长期以来上学、放学交通拥堵,接送孩子困难成了家长的“心头大患”。为了更好完成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先后多次召开行政办公会、教师会,围绕课后服务开展讨论;利用班会、晨会、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学校的课后服务。
学校按照学生自愿、家长申请、班级确认、学校统一实施的原则细化课后服务工作流程,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由原来每学期6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145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7%。
开展课后服务以后,有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孩子在家完成作业总是磨磨蹭蹭,遇到不会做的还要问家长。现在孩子在校内就可以完成家庭作业,比在家效率高多了,省去了家长辅导孩子的不少麻烦。”对此,学校课后服务负责人表示:“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我们就觉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今后我们将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让家长更舒心、更暖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学校:良好的家校沟通,让课后服务更高效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学校坚持“办上善学校,做若水教育”的办学理念,打造“水润”素养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良好的家校沟通使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更为顺畅高效。目前,学校现有学生、专任教师全部参与课后服务,已形成从开学到期中再到期末的一整套课后服务工作流程。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和家长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具体可操作的课后服务学期计划,使每个课程有计划、有教案、有活动手册、有心得、有反馈。开学之际,学校召开家委会会议,就课后服务方式、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协商。学校坚持学生自愿选择和公益性原则,提前告知家长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家校责任等,在自愿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报名登记,落实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学期中,学校通过两次课程展演活动促进特色课程的精细化、标准化,做到从培养兴趣到专业化提升的转变,形成特有的校本课程。学期末,学校将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泰州少儿篮球培训班,获得家长和学生反馈,召开家委会会议和总结会,促进提升整改。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小学:课外阅读课内化,社团活动课程化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和生源的特殊性,在校学生普遍存在课外知识缺乏、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需要用阅读拓宽视野,用兴趣发展特长。因此,学校提出“课外阅读课内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理念,成立教师志愿者团队,开发“养读”课程和其他特色课程,由教师主动担负起指导课外阅读和开发特色课程的责任。
经过几年努力,历经“分析校情—联络师资—搭建课程—实践总结—完善制度”等阶段,学校已经形成了兼具实用性与特色性的课后服务课程框架:普惠课程由校本课程和学习超市两部分组成,低年级以校本课程为主,高年级在校本课程基础上增加“硬笔书法”“脱口秀”“梦想作文”等学习超市;特色课程由社团课程和班本课程组成,社团课程面向全校,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利用操场和功能室长期开展,班本课程立足班级,班班不同。
“双减”以来,学校秉持“用兴趣发展特长泰州少儿篮球培训班,让孩子一生幸福成长”的理念,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借此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河南省信阳市第三小学:多样课程,确保减负不减质
低吟浅唱的民乐、活力四射的篮球、五彩斑斓的绘画……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尽情放飞童年的梦想。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解决家长接管孩子困难等问题。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后服务,确保减负不减质。
教师以教研为主阵地,提升课堂质量;以作业为杠杆,撬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周一、周三、周四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用心、细心、耐心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在周二的“特色社团”中,学生以走班的形式参与舞蹈、绘画、足球、田径、编程、机器人、无人机等20余个社团活动;在周五开设的“一班一品”多彩课程中,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特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学校还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红色教育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后服务。各年级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通过“听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画红色图画、寻红色印记、学红色党史”等形式,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乐教育集团:家长助力“能力课程”
为了让家长重视“双减”,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学校始终坚持“双减”不减家校教育责任,不减家校共育合力。学校邀请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助力三类“能力课程”、助推学生能力提升。每天课后服务第三节课,学校实行备课“1+N”机制:班主任初备能力课程教案,申请当堂参与主讲和助教的N个家长共同复备教案,制作精美课件,准备与能力课程相关的教具和教材。
家长助力三类能力课程的具体做法是:助力劳动课程,学校开展12项劳动课程,家长每学期完成1项,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助力美食课程,学校开发了“12道重庆特色美食”课程,家长结合自己的厨艺特长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根据申请统筹安排家长授课,家长得到许可后于课后服务时间进课堂讲解并展示实际操作过程,让孩子知晓菜肴的营养价值、烹饪过程、品尝美食的礼仪要求等;助力孝亲课程,学校鼓励家长将孝敬长辈的做法通过课后服务时间分享给孩子,家长依据学校开发的《爸爸妈妈我懂您》孝亲教材,结合自身经验示范给孩子。